央广网天津1月15日消息(记者张强)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流感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制定了《天津市冬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内容如下——
天津市冬春季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
(试行)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广泛的易感性,每年冬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2024年入冬后,天津地区内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大幅上升,以甲型流感为主。为切实发挥中医药在流感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依据天津市冬春季流感临床特点,制定本方案。
一、流感治疗方案
(一)成人治疗方案
1.风寒束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
推荐处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基础方药:荆芥12g、防风10g、柴胡12g、川芎10g、前胡10g、白前10g、茯苓10g、桔梗9g、薄荷10g(后下)、芦根20g、生甘草6g。
推荐中成药:荆防颗粒(合剂)、九味羌活丸、正柴胡饮颗粒等。
2.风热犯卫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咽痛,咽干咽红,或鼻塞,轻咳少痰,乏力,舌淡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
推荐处方:银翘散加减。
基础方药:金银花15g、连翘15g、淡竹叶12g、荆芥穗12g(后下)、牛蒡子15g、薄荷10g(后下)、桔梗12g、元参12g、芦根20g、生甘草9g。
推荐中成药:银翘解毒片(颗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颗粒)、痰热清胶囊、疏风解毒胶囊、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
3.表寒里热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咽痛,咳嗽痰黄,鼻塞,流浊涕,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表里双解。
推荐处方:大青龙汤加减。
基础方药:麻黄6g、桂枝10g、炒苦杏仁6g、生石膏30g、黄芩15g、知母10g、金银花15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9g。
推荐中成药:防风通圣丸、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等。
4.热毒壅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频剧,痰黄粘稠,或夹血丝,咽红咽痛,目赤睑红,口渴喜饮,胸闷憋气,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推荐处方:麻杏甘石汤加减。
基础方药:蜜麻黄6g、炒苦杏仁10g、生石膏30g、牛蒡子15g、黄芩15g、芦根30g、鱼腥草20g、前胡10g、桔梗10g、蜜紫菀12g、生甘草6g。
推荐中成药:宣肺败毒颗粒、清肺消炎丸、连花清咳片、肺力咳合剂等。
5.热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壮热,咳喘气急,胸闷喘促,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口渴欲饮,便干尿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气凉营、通腑泻肺。
推荐处方:清营汤合宣白承气汤加减。
基础方药:生地黄20g、赤芍20g、玄参20g、生石膏30g、生大黄10g(后下)、炒苦杏仁10g、瓜蒌20g、牡丹皮15g、生甘草6g。
推荐中成药:紫雪散、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等。
6.热毒内陷、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鼻煽气粗,神昏,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质紫暗或红绛,苔厚腻或干燥,脉浮大无根。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推荐处方:参附汤加减。
基础方药:人参30g、黑顺片15g(先煎)、酒萸肉20g。
推荐中成药:参附注射液等。
7.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倦怠乏力,气短,干咳少痰,咽喉不利,胸腹满闷,纳呆便软,四肢沉重,舌红少津,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润肺。
推荐处方:生脉散合平胃散加减。
基础方药: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6g、半夏12g、麸炒苍术10g、陈皮6g、黄芩10g、芦根20g、金荞麦20g、马鞭草10g、生甘草6g。
推荐中成药:益气清肺颗粒等。
此外,结合临床症状,可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如刮痧、拔罐、刺络放血等治疗。
(二)儿童治疗方案
1.风寒束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咳嗽,咽痒,咽不红,少痰或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喷嚏,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推荐处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基础方药:荆芥10g、防风10g、炒苦杏仁6g、茯苓10g、柴胡10g、枇杷叶10g、羌活10g、桔梗10g、紫苏叶12g、薄荷6g(后下)、生甘草6g。
推荐中成药:小儿感冒颗粒、荆防颗粒等。
2.风热袭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身痛,咽痛,鼻塞流浊涕,咽红,口干渴,舌红或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治法: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推荐处方:银翘散加减
基础方药:金银花10g、连翘10g、淡豆豉10g、桔梗10g、荆芥穗10g(后下)、芦根20g、薄荷6g(后下)、北柴胡10g、黄芩10g、知母10g、生甘草6g。
推荐中成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糖浆)、小儿金翘颗粒、小儿热速清颗粒(口服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等;表里俱热者,可予以芩香清解口服液等。
3.邪犯肺胃证临床表现:发热,头身困重,恶心呕吐,纳呆,腹痛,腹胀,腹泻或便溏不爽,大便气味臭秽,尿黄,舌红,苔厚腻,脉滑数,或指纹紫滞。治法:清热解毒,和胃化湿。推荐处方:甘露消毒丹加减。基础用药:广藿香10g、茵陈10g、清半夏10g、滑石粉12g、通草6g、石菖蒲10g、豆蔻6g、黄芩10g、连翘10g、浙贝母10g、射干6g、薄荷6g(后下)、生甘草6g。推荐中成药:热象不著,偏寒湿者可予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4.热毒袭肺证
临床表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阵作,咯痰不爽,色黄质黏,咽红咽痛,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推荐处方:麻杏甘石汤加减。
基础用药:麻黄6g、炒苦杏仁10g、生石膏15~30g(先煎)、清半夏6g、黄芩10g、大黄3g(后下)、鱼腥草20g、炒紫苏子10g、生甘草6g。
推荐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肺热清颗粒、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等;痰多者,可予以金振口服液等。
5.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热退或低热,神疲乏力,手足心热,咽干或不适,咳嗽,痰少,质黏不易咯出,自汗或盗汗,纳差,大便干,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或无力,指纹色淡。
治法:清解余邪,益气养阴。
推荐处方:偏气虚者,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偏阴虚者,沙参麦冬汤加减。
基础方药:偏气虚,人参5g、麸炒白术10g、茯苓10g、清半夏6g、陈皮10g、五味子6g、麦冬10g、炙甘草6g;偏阴虚,北沙参10g、麦冬10g、玉竹10g、天花粉10g、地骨皮10g、蜜桑白皮10g、蜜百部10g、炒白扁豆6g、生甘草6g。
推荐中成药:偏气虚者,人参五味子颗粒等;气阴两虚者,槐杞黄颗粒等。
此外,结合临床症状,可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如推拿、刺络放血等治疗。
二、预防方案
推荐方药:黄芪10g、麸炒白术6g、防风6g、紫苏叶6g、芦根10g、黄芩10g、生甘草3g。
适宜人群:普通人群或体弱易感人群。
注意事项:特殊人群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对方中药物过敏者禁用。
此外,可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如拔罐、推拿等。
三、注意事项
(一)顺应时节,注意防寒保暖和节气保健,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调整室内温度,房间多通风,可用冷盐水刷鼻。
(二)饮食有节,规律进食,保持营养均衡,多饮水。
(三)起居有常,作息规律,保障充分睡眠,勤洗手,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出门戴口罩,回家洗手。
(四)劳逸有度,可适当运用八段锦等中医功法锻炼,养生防病,增强体质,劳逸结合,不可过劳。
中药煎服方法参照外感病煎服方法使用。老人、孕妇、婴幼儿及有慢性病者,患流感后请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