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很多病症的伴随症状,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出现疼痛时,认为疼痛只是一种症状,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是身体发生疾患的一个求救信号。特别是慢性疼痛,足以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今年10月的第三周是我国第16个“中国镇痛周”,主题为“全球预防疼痛年”。疼痛专家提示,有慢性疼痛及疼痛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情况时,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对疼痛进行评估,以明确疼痛类型及原因,及早进行治疗。
别拿慢性疼痛不当回事
疼痛尤其是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我国每年遭受慢性疼痛困扰的患者将近8千万,但是只有40%左右的病人接受了治疗。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史可梅介绍,所谓慢性疼痛,就是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或者是说神经损伤痊愈后还存在疼痛,慢性疼痛要尽早治疗。
“疼痛情况下,有一种患者能够明确疾病病因,但是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另一种情况是,各科室都检查不出来原因,也没有脏器方面的问题,就是单纯的痛。以上两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慢性疼痛的状况,需要疼痛专科来介入治疗。”史可梅说,“老年人如果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疼痛会导致患者睡不着,血压上升,心率增快,因此使得基础疾病复发,造成恶性循环。长期的慢性疼痛患者睡眠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患者焦虑。睡眠问题和焦虑是慢性疼痛的两个伴随的症状。还会导致患者精神萎靡,甚至免疫力低下,引起感冒、带状疱疹等疾病。”
遵医嘱,不会药物依赖或成瘾
目前,针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很多,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以采用微创介入治疗,还可以进行神经调控治疗,综合治疗以后病人的疼痛就能够得到一定缓解,甚至有的疾病会得到痊愈。
在药物缓解疼痛方面,有一些人还存在着会不会有药物依赖或成瘾的误区。“其实,疼痛药物治疗有很多种,常见的有非甾体药,主要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像我们老百姓常常用的芬必得就属于这类药。这类药的特点是服用期不能超过两周,对一些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也会有影响。对这类胃肠系统、肝肾功能不全以及高龄的人需要慎重使用,到一定时期就需要停药。”史可梅介绍,“第二类就是阿片类药物,比如大家知道的吗啡,这类药物有些人误认为用了就觉得会成瘾。其实,这类药从药理学角度来说安全性比其他的药都好,对肝肾功能基本没有损害,而且对胃肠系统也没有影响。”史可梅强调,患者一定要规范用药,必须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只要在临床上遵从治疗剂量就不会成瘾。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一共10分,0到4分为轻度疼痛,4到7分为中度疼痛,7到10分为重度疼痛。医生会根据轻、中、重不同程度选择镇痛药。
这四类人群更容易患疼痛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腰背痛,骨关节疼痛等问题,这些都是慢性疼痛。此外,年轻人有长期电脑前工作、长时间驾驶等习惯,身体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长此以往腰背的问题就容易出现。
史可梅介绍,从目前临床来看,有四类人群容易患病。第一类人群是白领办公室人群,长期在电脑伏案工作,会有慢性软组织的疼痛;第二类就是搬运工人、司机,长期保持相同的姿势会导致疼痛;第三类是老年人,因为有一些疼痛跟老年疾病相关,常见的骨质疏松还有带状疱疹,以及骨关节、膝关节问题,都是45岁以后的疾病;第四种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或者有合并其他疾病的,比如现在高发的肿瘤转移还有免疫低下同时又合并其他疾病,这类人群容易得疼痛。
“对于前两类人群,应注意做一些颈椎操、腰椎和膝关节的保健操进行锻炼,把肌肉充分拉伸。”史可梅说,在搬东西的时候,需要提醒大家,不能弯腰直接去搬,应该把膝盖蹲下来,蹲膝的同时保持腰是挺直的情况下,距离尽量靠近需要搬的物体,身体不要前倾。此外,对于高处的东西,向上够的姿势也容易引起不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一要注意保暖,而是不能长时间保持同样一个坐姿,三是搬东西时候要格外小心。
在日常锻炼中,很多人还存在着行走步数方面的误区,认为每天走两三万步很正常。其实,正常情况下七八千步会更为合理。对于膝关节的锻炼需要循序渐进,感到疼痛了就需要马上休息,越疼越练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