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2019国际肿瘤放射治疗新进展天津论坛

发布日期: 2019-05-29 00:00
来源: 天津日报


近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天津市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共同主办的2019国际肿瘤放射治疗新进展天津论坛发布主题为“精准医学助推放射肿瘤学进展”,来自国内外的肿瘤专家讲解并交流肿瘤最新诊治进展和发展趋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王平教授在论坛召开期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放疗联合免疫的综合治疗有空间

放射治疗能够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协同免疫治疗有可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免疫系统从而更利于免疫系统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常规放化疗方案治疗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5%—30%,在常规放化疗之后采用PD-L1抗体维持治疗,2年生存率由55.6%提高到了66.3%;肺癌同步放化疗后加用细胞免疫治疗,3年生存率由22.3%提高到了42.1%。由此看来,放射治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将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放疗适用远程医疗应用

放疗是一种对人员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治疗方式,开展远程放疗具有重要意义。在远程质控、协作、靶区勾画、治疗计划设计以及培训方面,肿瘤医院都做了很多工作,利用MD安德森系统提供高质量远程计划,联合医师、物理师核查,为患者提供精准远程医疗服务,服务医院包括山东德州人民医院、庆云县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市人民医院等十几家医院。

人工智能助力放疗计划模型

在恶性肿瘤放疗领域,肿瘤放疗靶区和危及器官智能化自动化勾画、建立AI 化的放射治疗计划模型、建立基于互联网+ 的放疗远程智能化质控系统正如火如荼。肿瘤医院采用人工智能和新兴的放射组学结合的方法创新性地建立放射性肺炎预测模型,其准确度可达到71%,能辅助临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及临床决策。

MR在放疗领域的应用

核磁模拟定位机能更精准地勾勒出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减少漏照现象,周围的正常组织器官也不会受到照射或尽可能少受照射。此外,采用核磁定位,还能更好地区分肿瘤活性组织与水肿组织,提供功能成像,为疗效评估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信息,并且在定位过程没有辐射,对患者不产生任何伤害。另外,核磁共振加速器也将应用于临床。

分享到:

上一篇: 人工智能助力远程医疗 精准医学助推放射肿瘤
下一篇: 天津新闻 (2019-05-25)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