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戴着特殊的“透视眼镜”,将肝脏从电脑中拖拽出来放到手术视野中,全方位清晰查看肿瘤和血管。这种在科幻大片中才有的景象,如今已进入手术室。日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完成混合现实技术(MR)辅助下的脏切除手术,完成了传统影像医学数据呈现方式的一场颠覆式革命。
日前,76岁的许女士因为原发性肝癌在第一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由于肿瘤位于右侧肝门,紧邻门静脉右支和右肝动脉,肝癌多学科会诊认为该患者介入治疗和消融治疗效果不佳,肝切除亦有较高的技术难度。”肝胆外科主任张雅敏说,如果沿用传统方式进行手术,外科医生术前通过二维CT图像获取病灶信息,然后在大脑中进行“想象”还原,手术中则完全依赖主刀医生对解剖结构和各种变异的熟知,制定的手术方案难以做到精准化,手术存在较高风险。
最终,医生决定采用MR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这项技术可以将CT数据通过软件还原成一个全息立体的可视图像。手术中,肝胆外科主任张雅敏、副主任医师侯建存戴上配套的虚拟现实眼镜,借助MR技术清晰地看到了患者的肝脏,肝脏内肿瘤以及周围肝动脉和门静脉等结构的全息影像。通过小平板电脑控制图像,图像可放大或缩小,任意角度旋转,左右上下移动,并可以逐一去掉动脉、肝静脉、门静脉或任一肝段,以便更清楚地看到医生想看的部位和肝脏血管离断位置。此外还可以将这个全息图像放在许女士本身的肝脏部位,与之重叠在一起,就像医生有了一双“透视眼”。
手术精准度提高了,安全性明显提升。“这名患者年龄比较大,所以我们还结合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比如精准肝切除理念、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三维模拟切除技术、术中无血流阻断技术等。” 张雅敏介绍。最终,整个手术非常顺利,历时3小时10分钟,术中出血量仅50ml。
据介绍,目前MR技术主要应用于骨科、甲乳外科、神经外科等领域,哈佛医学院等全球最高端的医学院校也开始引进MR系统用于临床和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