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计委近日确定《2018年天津市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根据《要点》,今年,天津市将努力实现基层卫生改革成效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感受的双提升。年底前,天津市每个基层医疗机构至少建成2个至3个标准化家医工作室,全面推行签约居民预约服务,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开设全科门诊,严格落实慢病就医仅挂一次号和慢性病长期处方用药。
《要点》明确,天津市将优先做好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20项民心工程任务要求,全年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家庭病床等医疗护理服务,约10万人次。
以加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为主线,以南开区、北辰区和津南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为基础,全面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其中包括如下服务:以居家、社区医养结合为重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以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重点提供家庭病床、慢病诊疗、护理上门服务。探索植入型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或在养老机构内设立社区站,向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转诊、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优化就医流程,实施多种方式预约、自助服务、结算等便民应用,加快推进村级卫生机构信息化应用。推进基层建立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咨询、就医、转诊等便利服务。年底实现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绿通服务”覆盖率达100%。
此外,天津将推进全科医生培育工程,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与再认证培训,年度内全市完成500名培训指标,到今年年底以区为单位注册全科医生达到每万常住人口有2.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同时,启动基层卫生计生骨干人才扶持工程,全年培养基层首席全科医师、糖尿病管理护师各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