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是百姓就医的“第一站”,被诟病最多的“三长一短”问题也是发生在此。为逐步改变这种状况,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科学调整布局、引入智能设备、优化服务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午9点,张女士按照手机APP上预约的就诊时间,来到市第四中心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及治疗。进入门诊大厅,张女士径直走到自助挂号缴费区,到自助机前刷就诊卡进行“签到”,短短几秒钟,预约号就打印出来。
李大娘已经有七旬高龄了,本以为老年人不会使用机具自助挂号,但她走到机具前,非常熟练地操作起来。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推行“智慧医疗”后,病人在就诊时,无论是预约挂号还是缴费,都可以直接在机具上完成,免去了去窗口跑腿排队的麻烦。目前,医院共设立机具35台,分布在门诊各诊区,实现诊区挂号,诊区缴费服务。机具使用率已超过80%,60岁以上老年人使用机具挂号率达到86.3%,门诊患者挂号+缴费两个环节平均时间由45分钟减少为10分钟,大大缩短了患者排队时间。
“一卡通”机具的智能化优势使得医院的人员成本也大大降低,收费窗口人员由原有的40名减少到目前的13名,其余人员医院逐一调配到其他岗位,充分发挥了他们自身应有的价值。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院长田凤石表示,“一卡通”工作的推进走过一段“艰辛之路”,从最初的调研到后来顶着压力关闭挂号窗口,到如今拆掉90%的窗口。最初培训行政人员上岗指导患者挂号、缴费,到后来成立门诊服务大队,再到专项分析机具使用情况的数据及患者的意见反馈,据此对机具的摆放位置及数量进行科学调配,力求达到“物尽其用”。
为进一步紧凑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减少人力资本投入,借助“智慧医疗”平台,医院还引入了自助打印系统,能满足影像彩超胶片、化验检查报告和住院清单的自助打印。目前,医院共投入使用相关打印设备20台,患者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或身份证打印设备对应内容,避免了二次排队,“三长一短”又解决“一长”。
近期,医院信息科又自主研发了检查预约系统。医生可以在医生站进行预约,患者根据预约时间到相应检查科室进行检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病人“扎堆”现象。同时,医院在诊区、辅助检查科室及药房均设有叫号系统,患者按照挂号或预约顺序就诊、检查、取药,大大缩短等候时间,解决掉“三长一短”中的最后“一长”。
田凤石说:“2018年,我们还将对自助挂号机进行部分更换,引进更加轻巧便捷的机具,放在诊台上,更方便患者,同时配套还上线门急诊电子病例,患者可按需打印,还可通过电子病例和手机APP关联获取门诊信息,使就诊过程连续性,也防范了病例丢失所带来的医疗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