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本市常见恶性肿瘤筛查项目初筛基本完成

发布日期: 2017-10-11 00:00
来源: 天津日报

  日前,“天津市常见恶性肿瘤早诊早治项目/河西区肿瘤防治示范区项目中期推动会暨中期培训会”在市肿瘤医院举办。会上获悉,自5月份启动的“天津市常见恶性肿瘤早诊早治项目”和“天津市河西区肿瘤防治示范区项目”初筛工作现已进入尾声。大部分试点街道和乡镇均已完成现场初筛工作,预期10月中旬将完成所有的初筛工作。目前基层上报完成初筛人数为47162人,可用于初步分析的有效数据人数为34716人。初筛发现潜在高危人群725人,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将根据判定标准,推荐高危人群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

  《天津市居民健康状况报告(2016年度)》显示,本市恶性肿瘤发病率285.83/10万,发病率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陈可欣教授介绍,肿瘤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是已被公认的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径。为降低本市肺癌、乳腺癌、肝癌和胃癌4类常见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普及癌症早诊早治知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2017年5月至8月,在市卫生计生委、天津市财政局、河西区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市肿瘤防治办公室针对上述4种常见恶性肿瘤,同时开展“天津市常见恶性肿瘤早诊早治项目”和“天津市河西区肿瘤防治示范区项目”,并首先在河西区、蓟州区开展试点工作,共计覆盖天津市14个街道及乡镇的35万人口。

  根据项目前期初步设定的4类常见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两项筛查项目的问卷初筛结果显示,约有14.27%的居民至少有一个肺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别有19.42%、10.59%和15.15%的居民至少有两个乳腺癌、肝癌及胃癌相关的危险因素。

  “本次筛查设定的相关危险因素均为可以得到干预的因素,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可控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为今后本市制定这4类常见恶性肿瘤的防治重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线数据。”陈可欣教授介绍,有相关的高危因素也并不代表着一定罹患相应的肿瘤,但可以提示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习惯,做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病因预防”。

  在筛查中还发现,参与河西区早诊早治项目的居民同参与河西区肿瘤防治示范区的居民相对比,在4种癌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总体差异并不十分明显,但河西区参与两个筛查项目的居民同蓟州区参与两个筛查的居民相比较,在4种癌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也提示本市今后在市区和郊县的肿瘤防治标准及4种常见癌症高危人群的界定上,应采取不同的标准和策略。

  本次会议针对初筛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影像学检查、工作安排等内容开展了相关培训。据悉,在未来两个月的时间内,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将继续开展高危人群的复查及随访工作。

分享到:

上一篇: 两家医院联手完成本市首例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下一篇: 共同努力使狂犬病成为历史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