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林、李新教授历时5年来联合多家医院及天津市气象局对老年高血压及其终点事件脑卒中、心肌梗死进行了临床研究。其中连续5年大样本50万份的门诊高血压处方动态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易随季节、气温变化而出现血压波动,且相关药物应用不足。而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40余篇论文,显示在季节及气温变化时,该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增加了医疗负担,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其系列研究揭示日平均气温小于2.8℃时急性心肌梗死入院风险增加,日平均气温低于6℃、24小时温差大于14℃时病死率较高;日平均气温-3.10℃~-0.90℃时急性脑梗死发病增加,日平均气温低于2.8℃时其预后不良。
该项成果在全国十二家大型三甲医院应用并得到证实,气温变化引起的血压波动会导致其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高发,此项研究成果获2016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小鹰教授认为“其老年人高血压相关脑卒中系列个体化防治体系,改进了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值得在全国推广”。其研究结果在河西区8万人群近3年的推广已有明显的脑卒中预防效果,降低了高血压发病率,减少了脑卒中发生,脑卒中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全国及全市发病率水平。
本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且高血压、脑卒中、心肌梗死发病位于全国前列,继续深入进行此项研究,并使相关研究成果在天津市各级医院特别是社区医院得到推广普及,使其重视随气温、季节变化引起的血压波动,加强控制血压及加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