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精力下降、易疲乏……如出现这些症状,有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据世卫组织最新估计,目前全球约有3亿多人罹患抑郁症。
抑郁症要引起重视
在西方,抑郁症被形象地称为“蓝色隐忧”、“心灵感冒”,这意味着,它就像感冒一样常见,是我们生命中容易遇到的疾患。然而,抑郁症对人的影响,却绝非感冒那么简单。它对人的影响时间更长、程度更深、范围更广。市安定医院心境障碍科主任医师王立娜介绍,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抑郁症对个体造成精神痛苦,严重者会丧失生活能力。根据世卫组织最新估计,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罹患抑郁症,从2005年到2015年,患病率增加了18%以上。抑郁症严重时可引起自杀,每年有近80万人自杀死亡,是15岁至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抑郁症的症状
抑郁症分为核心症状与附加症状。痛苦和沮丧是他们最核心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总觉得不快乐或很痛苦。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对工作和生活更是丧失动力。
附加症状一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对不起身边人,存在典型的“三无”认知模式:认为过去的自己是无用的,现在的自己是无价值的,将来的自己是无望的。
附加症状二思维缓慢,言语表达能力下降。常觉得脑子像生了锈一样笨拙,对别人的话、电视、报纸等内容理解困难。
附加症状三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症状。如早醒、多梦、入睡困难,以及食欲减退、性欲减退等。需要提醒的是,抑郁症患者常以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成为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并因此到处求医问药。约八成患者因躯体症状求医,如不深入了解其抑郁心境,很容易误诊。
此外,患抑郁症的人并非个个满面愁容。不少患者,尤其是职场中人,出于工作、面子、礼节、尊严、责任等需要,不愿倾诉,外表若无其事,甚至看上去很阳光,但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表现严重分裂。当压力大到难以承受时,反应会更激烈。这种人群被称为“微笑型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潜伏在身边
那么,抑郁症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王立娜指出,抑郁症并不是“想不开”那么简单,它是内外因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首先,内因主要是指生物学因素,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个人的个性特征也是因素之一,多数患者有明显内向、孤僻的性格;外因主要有成长的喂养方式,教育方式,生活、社会突发事件、长期的压力等,这些都是导致抑郁症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触发因素交互作用。
人生各个关键年龄段、节点,如青春期、妇女哺乳期等都是抑郁症的高发阶段,而女性、青少年、空巢老人均是抑郁症高发人群,女性人群的病发率比男性高出两倍,一般社会层次高、经济条件好的人也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王立娜说,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每个人一生中或在某个阶段都会与抑郁症“不期而遇”,但大多数人“身在病中不知病”,或知道却不以为然。
抑郁症可防可治
要知道,抑郁症并没有那么可怕,它可防可治。
防,要从儿童时期抓起。王立娜建议,及时关注孩子是否会出现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即会不会出现多动、无故哭泣、易怒、喜独处、行为与过去判若两人、突然厌学等行为情绪,这些都有可能是抑郁症的潜在早期症状,需要及时干预防治。而且,儿童时期的治愈率很高。
治,得从多方面抓起。抑郁症仅仅靠散心、运动是无法根治的,只能缓解症状;而单纯依靠几次心理咨询也是不太现实,只有在接受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自我调节,才能更好地走出抑郁。
另外,健身、社交、多参加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多与人倾诉等辅助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助于缓解抑郁症病情。但患者绝对不能心存“靠自己就能走出来”的幻想,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医学治疗才是根本。患者虽然对抑郁症痛苦的描述千差万别,但对于治疗方法和过程几乎是异口同声:一位专业的精神科医生以及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短则数周,长则数月,症状即可得到缓解。
温馨提示
4月11日(周二)上午九点在天津市安定医院一楼大厅举办世界卫生日“一起聊聊抑郁症”义诊宣传活动,有需要的患者可前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