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为“携手抗艾,重在预防”。11月30日,天津市2016“世界艾滋病日”现场主题宣传活动在民航大学举办。
前沿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6年10月底,本市今年新发现并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14例,较去年同期增加2.29%;累计管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380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418例;报告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同性传播占71.54%。截至2016年10月,今年新发现学生病例43例,较2015年同期减少了14.00%,累计报告青年学生病例绝大多数为男性,传播途径以男男性接触传播为主,占所有新发现病例的91.19%。
“本市呈现出大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增多的趋势,且学生发病人群占比高于全国平均值。”市卫计委疾控处处长韩金燕表示,“为了不断扩大宣传,本市持续开展了‘校园红丝带’大学校园系列宣传活动,覆盖40余所大中专院校;将艾滋病宣传教育纳入本市大学新生入学重点教育。今后将在大学推广摆放安全套。”
据介绍,本市预计仍有30-40%的感染者尚未被发现,晚发现比例接近30%,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性同性性传播增加明显,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不断增加。故意传播艾滋病和新型毒品的滥用,社会对性行为宽容度的增加,网络交友软件的普遍使用,以及人口流动等社会因素,也增加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度。
2016年是“十三五”工作开局之年,为有效遏制与防治艾滋病,本市以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探索建立符合天津实际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地一策”模式。卫生计生、宣传、公安、旅游、市场监管、文化广播及交通运输部门联合制定并组织实施《天津市重点公共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性病工作方案》,强化艾滋病的有效干预措施。
此外,本市监测检测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已有60家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咨询检测数量持续增加,1-10月完成检测9086人次。持续开展孕产妇、性病门诊就诊者、术前、输血前、有创检查前艾滋病免费筛查,1-10月累计筛查102.73万人。
随着艾滋病检测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本市已具备1家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市疾控中心),7家确证实验室(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新区、北辰区、西青区、东丽区、河北区及和平区疾控中心)及114家筛查实验室,实现针对艾滋病新发感染的识别检测、病毒感染窗口期检测和妇幼系统婴幼儿感染艾滋病病毒早期诊断技术的应用。
本市还将不断扩大综合干预和治疗覆盖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基本实现艾滋病防治服务均等化。各级疾控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组织、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开展高危人群监测达1.95万人。按照就地治疗原则,及时开展免费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治疗期间疾控机构定期提供免费结核筛查、免疫力检测、病毒载量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