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至29日,由天津市医学会主办,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天津市天津医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年会暨第三届运动医疗学术年会在天津医院召开。来自本市各医疗机构的骨科专业人员5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天津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胡永成教授主持,天津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医院院长马信龙教授致辞,总结了近年来天津市的骨科专业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切实服务于老百姓的健康,在骨科患者的医疗、护理、康复、健康宣教等方面做了很多创新性的工作,今后还将加强与国内专家继续加强交流,推动天津市骨科技术的发展。
开幕式上举行了天津医院骨病防治基地揭牌仪式,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常映明宣读了基金会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建立骨病防治基地的批复并致辞,天津医院成为了全国首批45家骨病防治基地,他衷心希望天津医院今后更好地发挥骨科专科技术优势,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救助。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赵艳梅骨病基地后期工作进行了介绍。
一年来,本市骨科领域在创伤、足踝、脊柱、手显微外科、关节、骨与软组织肿瘤、运动损伤与关节镜、小儿骨科、骨质疏松、微创、基础医学、足踝和护理等专业领域中所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最新进展和前沿知识,会议秉承实效、实际、实用的原则,按照专题报告、嘉宾发言、大会发言、疑难病例讨论、刊载交流以及卫星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为全市的骨科专业医务人员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本市骨科领域技术的提高。
创伤骨科会场通过病例分享与综述最新进展的形式探讨了肩部损伤的治疗与研究进展、骨质疏松骨折手术治疗的进展以及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治疗进展等专题,对天津市创伤骨科领域的发展精准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脊柱、骨肿瘤、脊柱微创会场就脊柱侧弯、椎管狭窄、间盘突出、失稳等脊柱退变性疾病,以及脊柱结核,脊柱外伤骨折、脊柱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等专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分析,尤其针对近年来新兴的脊柱微创外科技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天津市脊柱外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足踝外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迅速,疾病种类繁多,其中中足损伤复杂、并发症多,有些为隐匿性损伤,容易漏诊,在早期如果不能进行精准治疗,极易出现足部畸形、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在本次年会上,基于在中足治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就外伤性扁平足,复杂距骨骨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讨论,并就中足损伤的治疗进展进行了专题报告,通过专题讨论,对中足损伤的治疗取得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本市足踝外科的发展必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手显微外科会场就手显微外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典型病例进行了精彩汇报,来自本市的手显微外科专业人士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激烈的探讨。天津医院手显微外科一病区的尹路医师介绍了“游离穿支皮瓣在手足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和“Wide -awake在手部的应用”两个热点问题,天津医院手显微外科二病区王晓南医师介绍了“手部痛风石的手术治疗”,李瑞华医师介绍了“第一掌背动脉皮瓣及异体肌腱修复拇指肌腱皮肤缺损”。
关节、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小儿骨科会场多学科联合进行学术讨论。在本次骨松学组会场中,专家们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着手,由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的微观世界切入主题,在深入探讨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及骨科术后抗骨松治疗的话题中,逐步引领大家认识到良好的依从性是骨松治疗理想模式的重要关键点,并最终达到加强全社会范围内骨质疏松监控及防治的宏观水平。
本次年会的护理分会场特邀北京积水潭医院高小雁主任、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胡三莲进行“骨科快优康复”及“骨科专科护士培训与实践”的专题讲座。与会人员分别对无痛医院无痛病房管理、无陪护医院安全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手术器械跟踪系统的临床应用、压疮分期新动态、压疮控制与管理进行专题交流。
与本次骨科年会同步举行的第三届运动医疗学术年会会议内容涵盖了运动医学各专业的前沿知识及最新进展,对半月板损伤、肩关节和膝关节疾病诊治、膝关节不稳和足踝运动损伤等临床相关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来自国内的专家及本市的专业人员热烈互动,深入交流。
会上,本市的知名骨科专家就不同的学术领域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在会上和与会者就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典型病例进行热点讨论,使参会者对骨科各领域新进展、新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