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气温日趋降低,本市随之进入了呼吸道等传染病高发季节。今年以来,本市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较去年同期均略有下降,没有发生较大范围的暴发疫情。虽然疫情总体平稳,但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没有掉以轻心。为了做好冬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维护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会同市有关部门,提早部署、准备,科学有序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完善监测网络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疫情监测报告是加强传染病防治的关键环节。为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本市逐步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目前,本市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已经覆盖全市450家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同时,本市先后设立了国家级和市级流感网络监测点医院20家,其中国家级监测点9家、市级11家。构建了社区、药店、学校监测作为补充的流感监测体系。还建立了7家国家级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和1家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监测哨点。自2004年起,本市对流感实施全年监测。上述的监测报告网络,对呼吸道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处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确保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质量,市卫生计生委开展了一系列全市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现场检查,并将法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纳入了2015年医疗卫生监督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疫情网络直报管理,不断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
做好培训和管理
提高诊疗救治水平
各医疗卫生机构切实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落实首诊负责制,提高了重点传染病疫情发现能力,实现“关口前移”,对于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登革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的报告与诊治,严格把握病例判定标准、报告规范及诊疗指南,最大限度地减少重症、危重症。按照传染病重症病例集中救治原则,重点抓好分级医疗及重症病例集中救治工作,努力提高重症病例医疗救治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同时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严防院内交叉感染。
推动预防接种
防控疫苗针对传染病
本市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工作,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积极消除免疫空白人群。积极推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做好接种宣传和接种反应监测工作。
实施了天津市免疫规划服务年活动,组织做好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和接种人员考核管理工作。会同教育部门组织做好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开展漏种疫苗的追踪、补种。
做好应急准备
及时处置突发疫情
进一步完善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案、预案,做好相关物资储备,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各项应对准备工作。牢固树立疫情早防、早控的意识,加强疫情的每日主动搜索。
一旦发现或是接到传染病聚集性病例、暴发疫情、重症或死亡报告时,立即组织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及时有效处置突发疫情。疫情处置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应对,防扩散、防蔓延。
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市卫生计生委定期以月报、年报的形式向市民群众发布本市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内容涵盖本市范围内发生的法定传染病总体情况、重特大传染病疫情情况、疫情趋势特点、健康提示等信息。
在常态化宣传的基础上,市卫生计生委还会针对重点传染病开展重点时段防治知识普及宣传,请大家注意关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和微博,不听谣不信谣,同时也会及时回复市民所关切的传染病防控相关问题。
加强联防联控
形成传染病防控合力
传染病防控不是卫生部门一家能解决的,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今年年初,市政府进一步调整完善了市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和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并以领导小组文件形式印发了37个委办局(即市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区县政府的工作职责,强化了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疫情联合处置等制度和机制。
市卫生计生委进一步加强了与教育、农业、市场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加大了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活禽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等重点场所以及重点人群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市卫生计生委还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要战略为契机,签订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借势推动与京、冀地区的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