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事故发生后,为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对公众心理造成的伤害,防范大面积恐慌和焦虑情绪蔓延,帮助受到心理创伤的人群摆脱心理危机,市卫生计生委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并结合爆炸事故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方案,在做好医疗救治、防疫部署的同时,集中了国家和全市最好的心理危机干预力量第一时间投入到现场,有序开展伤员、家属、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的心理救援与疏导。
截至目前,已有176名国家和本市精神心理科专家、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投入到心理救援工作中,覆盖全市各收治伤患医院、遇难者家属和受灾群众安置点等,开展心理干预1750人次。对发现重点干预对象开展心理干预367人次,下一步,本市将组织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继续做好心理救援和疏导,尽最大努力抚平爆炸事故对公众造成的心理创伤。同时,在市安定医院、安宁医院、安康医院和塘沽安定医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绿色通道,为有需求的受灾群众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灾难后我们可以这么做
作为非心理专业人员,我们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心理救助知识去自我调整和帮助别人,天津市安定医院心境障碍科(临床三科)主任、天津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临床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张勇给出这些建议。
需要评估哪些心理状态
1.情绪状态:是否存在恐惧、担心、坐立不安;悲伤、愤怒、激惹、无助感、内疚感、强迫等负性情绪反应?这种状况出现的频率和程度如何?尤其是自杀的评估十分重要。
2.思维认知状态:是否出现过度警觉、注意力不能集中、反应慢、遗忘、思虑多、不断回想(回闪)当时情景的状况?
3.行为反应:是否存在急性反应——呆滞、木僵、回避、兴奋攻击、外跑、冲动、自伤自杀等行为?
如果以上状态持续存在,几乎每天都有,至少存在3天以上,建议求助心理和精神科医生进行专业的评估疏导。
如何做好心理危机干预
干预策略
1.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者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3.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者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
4.给予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
5.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
6.注意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心理隔离。
不懂心理救助知识怎么办?
1.无言地陪伴;
2.无条件地倾听;
3.给予当事人关怀和理解;
4.无条件地接纳哭诉者。
此方法非常简单,效果也好;如果当事人有过激行为就要请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或专业心理咨询师。
三要四不要
三要:要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要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战胜疾病创伤以及康复的保证;要与亲友聚在一起,有任何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四不要:不要隐藏自己的感觉,试着把情绪表达出来,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不要忌讳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朋友和家人一起分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