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救援中,心理危机干预不能缺席。截至昨日,天津市安定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刘萍带领的心理救援队已对近千名灾后居民进行了心理筛查与评估,其中90余人需要重点跟进。
抓住黄金救援期
“13日上午接到命令,换洗衣服都没带就赶到滨海新区了。”昨天中午,在泰达医院里,忙了一上午稍事休息的刘萍接受了采访。
刘萍介绍,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越早进行越好,最佳时间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的24小时至72小时。为了争取时间,她凭借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灾难事故的应急救援经验,在路上便与同事初步拟定了《致伤者》《致家属》《致工作人员》3份健康宣传材料,第一时间印刷并发到受灾居民手中。
援助会持续下去
到达现场后,刘萍与其他专家制订了《心理救援总体方案》及相关制度,统一心理评估、筛查工作,并在伤员最为集中的5家医院和两个安置点开展心理筛查和重点干预,同时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建立7个固定咨询点。作为天津市心理救援队的专家,她还直接参与危重伤员、受灾群众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正常情况下的心理评估与干预不太一样,我们不仅要主动询问,为了避免一些人抵触,还抛开了正常情况下需要对方填写心理评估问卷的形式,改由我们将‘问卷装到脑子里’,在和居民交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边交流边评估,并对有需要的人进行干预。”刘萍介绍说,受灾后,有的母亲将孩子送走,又对孩子的夜夜哭闹焦急不已,他们会告诉有此困扰的父母,遭遇灾难后社会支持系统非常重要,其中亲人的支持又最为重要,因而这种时刻,父母的陪伴最能给孩子以安慰。
据了解,设在滨海地区各医院与安置点的心理援助站最多时共有8个,随着部分安置人员返乡,伤员出院,如今已经减少至5个,心理专家们昨天刚能“喘口气儿”。有人趁午休时间出去简单买身衣服,换下已经穿了10天的衣裤,有人已经病倒,需要送医治疗。
截至目前,在刘萍的带领下,心理救援队共筛查受灾居民近千人,发现90余人需要重点跟进,“重大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心理创伤严重的,我们留下了联系方式,这种帮助会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