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天津市安定医院心理专家:爆炸事故援助者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发布日期: 2015-08-21 00:00
来源: 人民网

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全市参与救援工作的专业团队,包括武警官兵、医疗救护、心理咨询师、社会志愿者等人群,他们在救援的同时,灾难和事故现场也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很大冲击,很可能遭受替代性创伤成为心理受伤者。那么,他们的心理该如何防护呢?

参与此次心理救援的专家,天津市安定医院心理专家龙鲸主任提示,要警惕“替代性心理创伤”,援助者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何谓“替代性创伤”】

面对有不幸遭遇的当事人,目睹他们的悲惨遭遇,对于援助者而言,自己在援助他人的同时,也可能成为受伤者,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替代性创伤”。此次灾难事故的援助者,不但包括参与救援工作的战士、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还包括政府人士,以及到前线进行救援报道的新闻记者等。龙鲸主任提出,从灾难心理学的角度,他们都是需要得到心理援助的第二级人群,受创伤程度仅次于直接卷入灾难事件的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尽管他们大多数都没有直接经历巨大的灾难,但在救援过程中却极有可能目睹大量损毁的建筑物,血肉模糊、肢体残缺的躯体,聆听悲惨的故事,因而成了“替代性创伤”的受害者。甚至于,他们在听受灾群众哭诉时会流更多的眼泪,在夜晚会失眠,或者一次又一次地梦见那些触目惊心的场面。

【“替代性创伤”有何表现】

有些人内心会难以承受现场的气氛和环境;也有人在目睹惨状之后,因不能直接参与救援,遂对自身职业行为的价值产生怀疑;又或者是反应非常亢奋,连续高强度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抱以过高的期望而产生焦躁等情绪。这些异常行为,通常都是出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

龙鲸主任指出,出现以下征兆和表现的时候,往往表明帮助者出现了心理崩溃感:一是身体反应易疲劳。表现为体能下降、眩晕、呼吸困难、胃痛、紧张和无法放松等;二是创伤心理反应和人际冲突。表现为与人交流不畅、情感迟钝、愤世嫉俗、对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麻木与困惑、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愤怒、缺乏耐心、失去信任感等;三是职业上出现了耗竭感。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感到软弱内疚、对于自己无法做得更好产生罪恶感、对于自己是否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以及过分替受害者感到悲伤和忧郁。

【如何做好自身心理防护】

天津市安定医院心理专家龙鲸主任指出,针对心理援助者来说,首先应当意识到自己也是普通人,一样会有情绪、有感情,需要被支持。一旦心理援助者自身出现了自己无法调节的情绪时,可以向团队中的成员去倾诉自己的感受,释放自己的情感,得到团队成员的帮助与支持,让自己的情绪调整过来。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对于其他非心理救援者来说,如有条件每支救援团队应尽量配备固定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团队内部要有定期的分享、讨论制度,对于缓解救援者的心理压力极有帮助;对援助者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应当贯彻于救援活动的始终,从救援前的培训,到救援中的支持,再到救援后的系统评估和服务,都对保护救援者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专家链接】龙鲸,女,主任医师,天津市安定医院心理门诊主任。2000年起先后接受中美结构式家庭治疗、中美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中德高级家庭治疗督导师等国内外培训。作为天津市心理救援专家参与马航MH370失联、湖北监利沉船等多次心理救援行动,专业擅长对各类神经症、抑郁症,开展个体与家庭治疗。

分享到:

上一篇: 武警医院公布两位病危伤员病情,目前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下一篇: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伤员病情趋于稳定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