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天津港“8·12”火灾爆炸事故:白衣天使在行动

发布日期: 2015-08-18 00:00
来源: 天津日报

  和人民子弟兵、公安干警一样,本市的医务人员在灾难面前“逆行”,每个人不是在配合急救就是在奔赴现场的路上。灾难降临的时候,白衣天使再次冲在了最前面,履行着自己救死扶伤的天职。

  120急救中心

  8月12日晚,一声巨响津门震颤。得到发生事故的消息,120急救中心全体人员第一时间集结并表示随时听从命令,赶赴现场救助伤员!自“8·12”至今,急救中心所有车辆、司机、医护人员24小时轮番上岗,中心待命或到塘沽现场,没有一个人休息,没有一个人有一声怨言!

  120急救中心虽然经常参加各种抢险救灾,但参与如此大规模的危险品爆炸救援还是第一次。他们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有新婚数月的新郎,有妻子正在孕中的丈夫,更有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母亲。他们放弃了休息,将孩子、妻子托付给亲人,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急救现场。在完成正常急救任务的同时,急救中心派出了尽可能多的急救人员参加战斗,从事故发生当晚12点至目前,市急救中心在急救现场保持10-20个急救单元参战的密集团队。

  血液中心

  8月13日清晨,市血液中心各科室迅速行动起来,通过提前到岗,取消休假,增开采血点,延长采血时间,开通热线电话,积极联系媒体,增开采集血小板机器,及时分离血浆,当天完成标本检验,运血车辆随时待命,做好水电维护,备齐采血物资,行政人员志愿服务等举措,应对急救用血的准备,确保血液及时安全供给。 8月13日,全天采血1859人次,采集血液1982单位,近40万毫升,机采血小板186个治疗量。

  市血液中心在做好血液采集保证全市临床用血的同时,与收治伤员的各大医院时刻保持密切联系,每天指派专人与医大总医院、一中心医院、四中心医院、天津医院和武警医院等医疗机构沟通,及时掌握收治病人的数量、病人身体指征及需要用血等情况,对伤员的用血量和具体信息认真进行登记,送血车24小时待命及时为伤员运送所需血液。

  目前,市血液中心血液充足,能够100%满足伤员用血需求。在保证地方医院用血的同时,已获得批准随时可将血液调配到部队医院,确保救治爆炸事故伤员的血液供应。

  安定医院

  8月13日上午10:00,市安定医院接到了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的指示后,第一时间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短短15分钟,拥有丰富救援经验的4名心理专家和1名社会工作师就组成了第一批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奔赴前线,同时门急诊、病房做好病人的紧急救治准备,医院各科室、各岗位人员均进入24小时待命状态。

  11:30,心理危机救援队与安宁医院5名医护人员到达了塘沽,抓紧时间了解现场基本情况、简短培训后,就分成了四组,分别在伤员最为集中的泰达医院、泰达心血管医院、第五中心医院和港口医院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保证能够第一时间为伤者和家属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干预。经过层层筛选,该院又确定48人组成了心理危机干预志愿队,于8月15日、16日两天分两批次前往新区的定点医院和伤员集中点开展心理援助。

  疾控中心

  为做好居民安置点卫生防疫工作,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消毒和病媒等专业人员赶赴滨海新区,深入到各居民安置点,对传染病监测、消毒、病媒生物防控以及饮水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与快速风险评估,科学指导安置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加强疫情报告和处置、科学设置医疗服务点、强化食品安全管理、生活和医疗垃圾的处理,组织做好专业培训。为实现协同作战、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目标,8月15日晚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汉沽、大港、东丽和津南负责现场防控的区县疾控中心主任和专业人员,紧急召开联防联动机制建立筹备会,就机制建立的原则、组织构成、启动标准和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讨论,最终形成“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防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应对重大事故/灾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防疫工作。

  一中心医院

  事故发生后,一中心医院接到市卫生计生委通知,要求派遣专家到泰达医院进行支援,并做好接收大批伤员准备。该院当即派遣口腔科、普外科、骨科、烧伤科10名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奔赴泰达医院、港口医院等收治伤员比较集中的医院。医务、护理、后勤、保卫、门诊等多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赶到急诊协助伤员的救治。

  凌晨1点半开始,大批伤员开始来到一中心医院急诊,以全身多发挫裂伤、外伤和烧伤为主。该院急诊、烧伤科、普外科、骨科、眼科、口腔、耳鼻喉、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协同参与了患者救治,当夜共收治伤员44名,收住院4人,手术室绿色通道手术1人。

  次日清晨,该院又进一步布置伤员的救治工作。保证物资充足,人员到位,救治及时。各应急救治组担负起相应责任,及时按要求报告伤者病情。该院目前为每位重症患者根据病情特点组建了救治专家组,负责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安排了专业的心理医生负责心理疏导工作。

  泰达医院

  “8·12”爆炸事故发生后,泰达医院众多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投入了抢救伤员的工作,很多当时在家休息的医护人员深夜返回工作岗位,确保了救治工作高效有序地展开。

  急诊现场一直保持紧张有序的接诊治疗。对所有伤员全面开通绿色通道,各科室紧密配合,通力合作,成立了5个救治小组,由专家进行鉴诊、分诊,群策群力,全力对伤员展开救治。面对不断被送来的众多伤员,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顶住压力,争分夺秒,奋力施救,急诊区域内到处是医护人员奔跑的身影,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再快一些!再多抢救一名伤员!有的伤员被送进抢救室抢救,迅速处理伤情,维持生命体征;有明确手术指征的伤员被紧急送往手术室进行手术;有的伤员被收住到病房后做后期治疗和处理;一些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伤员,安排做相应的检查;轻微软组织擦挫伤的患者,先用纱布按压止血,安抚家属等候……一切都井然有序而紧张地进行着。

  第三中心医院

  自8月12日事故发生以来,市第三中心医院第一时间派出医学专家奔赴滨海新区泰达医院、第五中心医院、港口医院,并根据市卫生计生委的部署和伤员伤情的需要,先后派出五批11名医疗专家、4名ICU护士,共计15人参与救治、会诊及危重患者转运与护理。

  在三中心医院收治的住院伤员中,年龄最大的是一名63岁的女性,由于其家距离爆炸现场较近,事发后窗户倒塌被砸,被送往三中心医院,经专家诊断为颅骨骨折、硬膜下血肿、颅内积气。在神经外科专家周忆频的带领下,医务人员为其进行输液治疗,才使得患者各项体征趋于平稳,目前患者正在恢复。17岁的小刘(化名)是伤员中年龄最小但伤情相对较重的,被爆炸后窗户的玻璃碎片扎伤胸部,存在胸腔开放性损伤,在泰达医院经过初步简单伤口缝合后转到三中心,入院时CT检查结果显示为血气胸,胸外科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积极救治,胸腔引流出1000余毫升血性渗液,已经给予输血及抗感染治疗,现在病情稳定。

  第五中心医院

  爆炸当晚接到通知后,第五中心医院骨科二病区护士长张艳和她的同事们迅速赶到了病房。经验告诉她们骨科要成为医疗救援的主战场,骨科的医务人员将是救治伤员的主力部队和重中之重。

  第一时间到达病房后,护士长张艳强忍着自身疾病带来的剧烈疼痛奔走于各个病房,开始动员在院患者出院,腾空病房,为收治伤员做好准备。同时集结护理人员,调整值班人员,增派护理人力,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储备了充足的专科医疗物资及抢救药品,保障了骨科伤员的及时收治。

  分诊接治、病房协调、质量控制、护理查房,张艳就是这样一刻不停地指挥着她的团队全力抢救每一位伤员。在最忙的几天,张艳总是要求每一位护士注意保存体力,因为她知道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她为每一位护士都安排了倒班,可是她自己却一直坚持战斗在病房。累极了便短暂地坐几分钟,困极了便合衣打一下盹儿。病区护士总是劝她多休息一会儿,她却开玩笑地说:“我这腿不能停下,一停下就会疼得再也站不起来了。”就这样,张艳在病房连续战斗了3天3夜。

  第二儿童医院

  市第二儿童医院面对此次突发事件,即刻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急诊、病房全力投入抢救工作,并开通绿色通道,保证4名转诊的受伤患儿及时得到救治。

  因4名受伤孩子均需要重症监护,家属暂时不能陪伴,心情十分焦虑。该院当即将B三病房视频间腾出,改为患儿家属休息间,提供人文帮助,安排好食宿,命名为“临时爱心休息站”。爱心站房间独立、座椅齐全、能避免家属被打扰,方便休息;私密性好,便于对家属开展心理疏导。在护理部的组织下,外科几位护士长立即着手安排,将手术后患儿妥善安置、受伤家属清创换药后,亲自带家属们来到爱心间,为他们提供饭菜、饮用水;个别家属跑得急,衣物不整,血迹斑斑,护士长为家属提供自己的衣服、拖鞋,保证家属的生活需要。同时,该院还及时了解几位家属的家庭情况,分别给予心理安慰和疏导,释怀家属对孩子的顾虑,告知他们医院已经安排专家全力以赴救治孩子,请家长们放心、安心在此休息。

  医大总医院

  医大总医院接到市卫生计生委紧急医疗救援通知,8月13日凌晨0时10分,该院主要负责人即刻赶往第五中心医院参与伤员救治工作,并要求神经外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骨外科等科室立即组织专家团队参与事故现场救治,驰援第五中心医院。同时,该院也立即着手组织开展院内救治工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要求急诊医学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骨外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等相关科室主任马上到位,指挥调度抢救工作。

  凌晨1时,急诊开通绿色通道,陆续接收病人,相关科室密切协作,紧张开展救治。平车、轮椅、清创包一度紧缺,医护人员克服困难,各科室将库存清创包全部拿出来,消毒供应中心也紧急开启,确保临床急需。医护人员在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还在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

  14日,9名危重伤员转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这9名伤者中有胸外伤、颅脑外伤、骨折、肠破裂、肾破裂等,接诊后他们连夜检查,各科专家进行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并为每名伤员安排了专门的治疗组,目前伤员生命体征逐步平稳。

  泰心医院

  8月12日事故发生后,泰心医院立即启动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所有科室迅速集结,连夜投入抢救伤员的紧急工作。所有开发区、塘沽,甚至是市区的医护人员主动赶到医院,参与到救治伤员的队伍中。该院开通了绿色通道,救治伤员,一楼CCU区域完全用于伤员的分诊、治疗和临时休息。

  从8月12日晚上11点刚过,泰心医院的所有医务行政人员都紧张地投入到抢救伤员的一线工作中,他们不停穿梭于每位患者之间,止血敷药、固定断肢、缝合伤口、紧急开刀取异物。

  很多泰心医院员工的家都住在爆炸地点附近的小区,有的距离爆炸发生地仅仅600米,但出于医务工作者的本能,在爆炸发生后很多员工的第一反应都是到医院来。CCU的医护人员不管是受轻伤的、家里受灾的、刚下夜班的,在听到爆炸的消息后纷纷主动赶到医院参加救援。他们中很多人已经连续工作了50多个小时,他们在照顾伤员的同时,还守护着科里的危重患者。

  中心供应室在爆炸发生后第一时间将大量应急灭菌手术器械和诊疗用品送到了急诊抢救现场,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备。

  口腔医院

  8月13日凌晨1点,市口腔医院接到市卫生计生委通知,要求该院参与此次突发事件应急救治。该院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参与事故现场救治,医院急诊、病房等相关科室做好病人收治准备,医政科选派5名颌面外科专业医师第一时间赶往事故伤者第一救治医院参与抢救工作,5名医师到达后,全力参与因事故导致的颌面部创伤者的抢救,一夜未眠完成了9台急诊手术。

  同时,该院院内急诊科、病房增派多名医护人员迅速赶到医院,做好来院伤者的接诊救治工作。事故发生后3小时,陆续有多位事故伤者经不同渠道至该院急诊科就诊。8月15日, 2名事故伤员因颌面部伤情严重从港口医院转入市口腔医进行救治。该院为伤员开通绿色通道,成立了由多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全力投入到救治工作中。

  经过对2名患者病情的深入了解、查看病例及入院后检查结果,以及针对伤员当前病情进行详细分析,该院专家组明确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于当天下午5点30分开始,手术过程顺利,两名伤员分别于当晚7点30分、8点整安返复苏室,特护人员也已投入到紧张的术后护理工作中,截至目前伤者情况良好。

  眼科医院

  8月12日晚爆炸后,市眼科医院第一时间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外伤科多名医生、护士长及护理部护理人员,接到电话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参加救治工作。一名又一名的伤者转送过来……在精细的诊疗后,外伤科与其他专业科室共同对伤者进行外伤急诊手术。在短短的9小时内,共进行的14台手术,术后效果良好。

  该院还迅速开启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治绿色通道,所有因爆炸伤前来就诊患者,免收一切费用,并由专人陪同完成所有就诊环节;协调住院床位,在病区开设专门病房,用于收治爆炸伤患者,并调派骨干医护力量开展救治,保证治疗效果;在手术中心开设专门手术间,用于爆炸伤患者手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手术,最大限度减轻伤害程度;选派眼外伤专业主任参加全市紧急救治专家组,现场指导救治工作,并安排骨干医师配合全市相关医院救治会诊工作;院领导到病房慰问受伤人员,免费为他们提供丰盛饮食,安抚患者和家属情绪,解除他们后顾之忧。

  天津医院

  事故发生当夜,天津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4名因爆炸受伤的伤员。该院还按照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的指示,紧急抽调2名外科医生、4名创伤骨科医生到泰达心血管病医院支援,并紧急从各科抽调各级值班医生充实到急诊科,迅速展开救治伤员的各项工作。

  由于伤员数量过多,该院临时安排急诊抢救大厅作为清创缝合室。医护人员一边安抚伤员情绪,一边判断伤情后将伤员安置到相应区域予以最及时有效的处理,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作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见过太多的灾情和生离死别,但还是被这么严重的情况震撼了,听着惊魂未定的伤员们描述现场情况,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每个伤员都得到及时的救治。

  在急诊科紧张有序地抢救伤员的同时,该院手术室也启动了手术室应急预案,将医院手术室全部开放,在天亮前完成了全部的伤员手术。当天夜里,手术室总共完成此次爆炸事件受伤患者手术52例,其中51例为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和多部位复合伤,在急诊手术室行伤口清创缝合手术,1例为清创探查内固定手术。

  武警医院

  在接到爆炸的消息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烧伤科主任刘洪琪第一反应就是会有烧伤病人,第一个赶到急诊,并立即通知全科医护人员紧急回科室待命,16名医护人员到急诊待命。

  急诊陆续来病人,刘洪琪凭着敏锐的职业敏感性,估计病人人数应该不少,他做出了三项决定:第一,按照战时处置方法进行检伤分类,分出科室,分出病情急缓,将最有限的医疗资源分配到更多伤员。第二,启动科室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大规模烧伤事件。烧伤科每年实战演习,每年都有几次接收3-4名烧伤病人同时来院的实战经历,根据这些烧伤科制订了应急预案。预案中科室分为5个应急小组,每组由1个高年资主治医师带领2名高年资住院医师组成,并安排了详细的接诊流程。第三,指示科室人员腾空六楼病区,消毒备用。

  从第一个病人到来后的半小时,急诊病人骤增到80人。检伤分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病人有序在各自诊室排队。当凌晨1:30分左右重症烧伤病人陆续送来后,刘洪琪指挥烧伤科医生迅速回撤到科室展开手术,从凌晨2时到第二天做了17台手术。

  中研附院

  8月17日下午,按照市卫生计生委统一安排,市中研附院党委积极选派骨科、脑病科、心身科、疮疡科四名专家组成医疗专家小组,前往医大总医院参与塘沽爆炸事故伤员会诊与救治工作。会诊过程中,专家小组成员为多名从爆炸现场转诊的患者提供中医治疗方案,针对伤员情况进行中医药用药指导,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伤员尽早康复提供帮助。

  事故发生后,人民的安危、消防官兵的英勇、医务人员的奉献,时时刻刻牵动着市中研附院全体职工的心。医院很多科主任、临床医护人员主动请缨,要求前往一线参与医疗护理救援工作,还有的职工纷纷前往市红十字会、市民政局等部门捐款捐物,为灾区人们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按照市卫生计生委要求,市中研附院成立了心理干预医疗小分队,随时待命参与救治工作。

  胸科医院

  爆炸事故发生后,全市29家三级医院都在第一时间做好了应急救援准备,胸科医院虽然是以治疗心、肺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但在得到消息后也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医务科协同急诊科在岗医护人员做好接收伤员的各项准备工作。

  该院要求,对于来院就诊的伤员,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全力救治;对于不是医院病种的伤员,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在确保伤员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协助转往其他医院及时救治。另外,该院还按照市卫生计生委的安排部署,选派了三名胸外科医生赶赴泰达医院进行医疗救援。

  目前,胸科医院很多医务人员积极报名加入医疗救援后备队,该院已挑选了一批业务骨干组建了专业治疗队,为应对后续突发状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医大二院

  12日晚事故发生后,该院获知信息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医务科、护理部、供应科等职能科室协调各临床科室为事故受伤人员开通绿色通道,全院医护人员一起为开展紧急救援做好了各项准备。同时,该院还按照市卫生计生委要求选派由4位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前往第五中心医院进行医疗支援。

  13日凌晨1:00左右,爆炸事故受伤人员陆续来到医大二院,受伤人员的伤势情况主要以皮肤撕裂外伤、冲击导致软组织损伤及部分烧伤为主。虽然情况急、任务重,但是医务人员临危不乱,在事前做好的充足准备下,从容应对,及时为受伤人员进行了伤口消毒与缝合。伤势严重的,收治住院;伤势较轻的,在处理完伤口后已离开医院。目前,医院还在陆续接诊前来打破伤风针的患者,并详细记录患者信息。

  为了应对后续突发状况,该院还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医疗队进行24小时备班,以在需要时进行医疗支援。预留ICU、手术科室床位及药品物资,为接收重伤员提前做好准备。

  中医一附院

  8月13日凌晨1:45分,寂静的中医一附院外一科病房楼道被急促凌乱的脚步声打破,值班护士张敬赶紧走出护理站迎声望去,楼道中几个人搀扶着一位满身是血的妇女,旁边还有一位母亲抱着头上流血的孩子,这时人群中一男子说道:“我们是刚刚塘沽爆炸时被屋里玻璃扎伤的,塘沽医院都人满了。”听到这,张敬赶紧引导他们去换药室,并且通知了值班的医生。大家开始分头忙碌起来。

  护士准备用物,医生忙着一边冲洗消毒伤口一边询问病情,原来他们是住在离爆炸现场1.5公里外的小区,当时在房间里听到爆炸声立即就往外跑,但是还是有一名怀孕几个月的孕妇和一名不满三岁的小女孩被玻璃扎伤。孕妇全身有多处伤口,冲洗伤口的液体混着血流了一地,小女孩的伤口集中在头部,由于本身的惊慌再加上伤口的疼痛哭闹不止,眼前的一幕让医护人员忘记了困意,只是一心想着为她们解除痛苦。忙而有序的工作缩短了处理伤口的时间,很快她们的伤口都已经处理完毕,小女孩也停止了哭闹笑眯眯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此时,时间已经指向了凌晨3:05分,经过医护商量后,护士迅速整理出一间空病房让早已疲惫的他们安心休息。

  早上,中医一附院负责人得知消息后立即来到病房,看望患者及家属,询问着她们的病情,并且告诉她们安心在医院治疗,医院会尽全力帮助她们。院长的话语让她们备受感动,这一幕也让在场所有的人为之动容。细心的曹护士长还发现小朋友只穿着一件小内裤,而且家属来的匆忙也没带任何生活用具,立即告知了护士姐妹们,不一会,脸盆、毛巾、牙刷、水杯等生活必备品,已经送到患者面前,有的护士还为小患儿送来漂亮的花裙子……

  医大眼科

  8月15日,医大眼科医院爱心援助医疗团队,赶赴第二站援助点——泰达医院,他们不顾疲惫,争分夺秒,为开发区消防支队第八大街中队通讯班消防战士周倜进行会诊,并与院方共同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另外,医大眼科医院爱心援助医疗团队还赶赴塘沽永久医院、港口医院和泰达二小进行支援,并向泰达二小捐赠用于烧伤修复、抗感染、人工泪液等药物。

分享到:

上一篇: 最小的伤员最老的医生:受伤孩子已经能喝奶吃饭
下一篇: 天津设立伤员长期定点救治医院 121名伤员转院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