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专家解答为何要心理援助“心病”需“心药”解

发布日期: 2015-08-15 00:00
来源: 天津日报

  为什么在灾难或事故发生后要开展心理援助?心理援助包括哪些内容?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市社会心理学学会副会长、心理援助专家贾晓波。

  心理援助不及时会导致严重心理障碍

  人们在遭受重大灾害或事故打击后,在心理、生理上通常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反应,其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主要有: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忧郁、分离障碍、酒及精神依赖药物的滥用等。

  贾晓波说,对此类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部分人的心理康复会大为滞后,少部分人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心理援助应在伤病情稳定后再开展

  贾晓波说:“根据经验,心理援助通常应该在伤病救治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即伤病员伤病情稳定后再开展比较合适。”

  “而对于危机干预来讲,也就是面对比较严重的人群,最佳时间是事故后的24小时到72小时。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开展危机干预则要在发现心理危机现象之初就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开展灾后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工作,需要有一只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实施心理援助和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要根据当事人的情况来定,短则数天,长则可以达到数月。

  一般群众在当事人面前应该注意什么

  贾晓波认为,一般群众如有机会接触到受灾或事故当事人,应当可以表示关心,给予支持鼓励,但不要干扰纠缠;根据需要提供帮助,不要过分主动,添乱帮倒忙;参加有组织的捐助活动,不要直接面对个人。

分享到:

上一篇: 120急救中心急救人员:串起生的希望
下一篇: 254医院医疗队开设野战医疗所已救治93名伤员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