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市卫生计生委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救治工作

发布日期: 2015-07-21 00:00
来源: 天津日报

急性脑卒中救治与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救治、医疗救援等是本市2015年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市卫生计生委上周召开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救治工作会。今后,市神经内科质控中心将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作为急性心梗的定点医院,选派专家作为本市急性脑卒中的指导专家,承担对院前医疗急救、本单位急性脑卒中救治的培训指导工作,提高本市急性脑卒中的救治能力。目前,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范围内选定医大二院、红桥医院、静海县医院、北辰医院作为规范化救治试点医院,在此基础上逐步将该项工作推向全市相关医疗机构。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下,2012年本市启动了脑卒中筛查和干预项目,市环湖医院、医大总医院、第一中心医院积极创建“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建立并完善本市脑卒中防控体系,推进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近几年来,市环湖医院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施行的溶栓技术应用广泛,救治了大量患者。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技术。

  据介绍,急性脑卒中规范化救治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急性脑卒中的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我国每年发病率在以8.7%的速度上升,死亡率是急性心肌梗死的4—6倍。目前在医疗技术、设备、药物等方面,本市医疗机构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大部分患者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延误了治疗。这种延误既有医疗方面的原因,也有患者自身的因素。因此,如何从这两方面加强和改进,正是此次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是接诊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首要部门,市急救中心今后将根据本市医疗资源分布,合理规划院前医疗急救站点,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和综合实力选择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医院。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对执行院前医疗急救任务的一线医师要加大急性脑卒中救治培训力度,规范救治行为。同时,在项目初期,尝试通过多媒体互联网手段,与各定点医院的指导专家建立信息化指导网络,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使院前医疗急救有效、快速,并以此逐步延伸扩展,探索对院前医疗急救的远程医疗模式。

  各个定点医院将全面梳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接诊处置流程,实行首诊负责制。建立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发挥急诊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科室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加大药检放等辅助科室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本单位的医疗资源对患者开展救治。同时,要对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疗处置能力,合理选择医疗策略,保证急性脑卒中患者得到有效、快捷的救治。

  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医院的急诊科均将以此次项目为契机,建立转运双向无缝对接机制,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院前医疗急救和急诊交接标准、流程和内容,明确交接双方的职责,做到“放心的交、清楚的接”,保证患者的整个救治过程快捷畅通。

  为了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急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项目的监督指导,全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中有关急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项目方案和工作要求,对项目执行进行监督,及时总结项目开展的经验,发现问题,协调解决,保证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将加强舆论宣传,做好对群众的健康教育,普及医学教育和急救知识,营造项目开展的良好氛围,让全社会支持项目开展工作。

  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项目关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卫生计生行业关于民计民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全市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将充分认清此次项目的重大意义,以此次项目作为规范临床治疗、改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抓手,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保证项目的各项工作要求落在实处。

分享到:

上一篇: 第二人民医院举办爱肝日系列活动
下一篇: 天津医大总医院空港医院门诊试营业 挂号仅30秒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