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来自市儿童医院的百余名医护人员在天津市第二儿童医院开展了应急演练。医院模拟了三个真实场景考验医护人员与其他科室、医院行政、后勤、安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呼吸科、神经内科、PICU、骨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学科参与其中。
天津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王建存来到应急演练现场,对第二儿童医院搬迁方案、准备进度、新院设施、诊疗流程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此次演练,市儿童医院还专门组织神经内科、急创外科等专家担当观察员,对演练进行指导评价,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
据悉,儿童医院在实施搬迁前将进行13场针对不同环节和问题的演练,目前已经进行了6场。市儿童医院医务科张保刚说:“演练是为了让医护人员更加更加了解、熟悉新院区,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通过演练能够发现很多问题,流程熟悉程度、抢救设备的使用都是通过演练来摸索的,更好地保证救治时间,保证患儿的生命。”
场景一:神经内科病房突发火灾
转移患儿安抚患者处理从容
“大夫,你快来啊,这里着火了”患者家属的惊慌大叫打破了第二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平静,两名护士紧急跑进起火病房,眼看火势不小,护士抱起患儿紧急转移。与此同时,护士站的护士立即通知医生、医院消防中控、安保人员。医护人员紧急拿出灭火器、消防水管对火灾进行处理,护士按响火灾报警器。不到两分钟,医院安保人员到场,帮助医生开始对各病房进行排查,将周围患儿有序转往避难间,危重症患儿被送往急诊留察室。神经内科护士长带领几名护士安抚着患儿和家属情绪,使大家能够有秩序的撤离,以免因情绪波动而造成人员拥挤等场面。
天津市消防北辰支队的官兵受邀参加了此次演练,在演练后消防官兵对医护人员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同时强调:发生火灾后,一定要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医护人员要注意自身保护,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更要注重安抚无法转移患者和家属情绪。参与演练的医护人员表示,演练很有实用性,不仅熟悉了新医院的防火设施、消防实施的使用方法,也增加了防火意识,再遇到突发情况下,有了一套正确处理问题的思路,非常受益。
场景二:患儿突发呼吸衰竭
抢救及时转入PICU
“医生,您快来看看,5床患儿情况不太好,血氧、心率指数波动较大。”一场呼吸衰竭患儿转往PICU的紧急演练正在第二儿童医院9楼呼吸科病房展开。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徐永胜听闻后,立即赶到病房。检查后,徐永胜果断作出判断:“马上进行心肺复苏,密切注意血氧、心率变化,准备急救药物,通知耳鼻喉科做好气管插管准备,同时通知PICU准备接收呼吸衰竭患儿。”医生同时与患儿家长交代了病情,护士长安抚着家长情绪。
病房中,心肺复苏、肾上腺素等急救措施同时展开,不到三分钟,耳鼻喉科医生携带器械来到病房,顺利地为患儿进行了气管插管,呼吸通道被打开。PICU护士将平板车推到病房,快速核实患者情况后,准备将患儿转运到PICU病房。“请安保人员疏散楼道、电梯人群,让电梯等候。”护士长做好安排后,为患儿带上急救药物,检查好氧气袋、系好安全扣,送往电梯间。
情节紧张的演练结束后,观察员与医院领导立即对演练进行了点评,针对演练环节出现的问题,医院再次与后勤、物业、安保核实。观察员提出:患儿突发呼吸衰竭时,一分一秒都是能决定生死的,必须确定医院通道是畅通的,医生熟悉医院电梯、楼梯结构,医生佩戴磁卡是否能打开所有病区的门,这决定着其他科室前来支持时,是否能在第一时间进入病房。针对问题,医院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好了情况,确定医生磁卡可以全院通用,同时也将加强医生对于医院科室分布、电梯、楼梯等情况的掌握。
场景三:儿童高楼坠落生命垂危
多科联合救治紧急手术
2岁男孩儿明明从家中5岁阳台坠落,生命垂危。妈妈抱着满身血渍的患儿冲往急诊室,情绪激动的喊着“大夫,我求求您,一定要救活我儿子,都是我的错,没有看好孩子!”医生将明明放在病床上,立即组织抢救。护士长安抚着明明妈妈,边询问“您别着急,说清孩子的情况,医生一定会尽力抢救的。”
“患儿牙齿脱落,多处骨折,目前是休克状态,马上联系脑外科、骨科、眼科、口腔科医生进行联合会诊,进行B超、X光检查,联系手术室做好随时手术准备。”接诊医生一边果断的做出治疗方案,一边进行着急救,建立血管通路,为手术争取时间。“检查报告出来了,患儿右腿骨折、右颌面骨骨折。”同时,会诊医生来到急诊室,快速检查后,给出结论,患儿被送往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
参与演练的医护人员全程高度认真、细致缜密,观察员介绍:“搬迁前举行这样的模拟演练非常有必要,这能加强医务人员与其他科室的磨合,探索建立标准化的创伤救治规范与流程,整合院内创伤治疗资源,建立创伤救治绿色通道,更好地为患儿提供生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