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展大肠癌筛查工作的服务范围,面向更多百姓普及肿瘤早诊早治知识, 市“大肠癌筛查健康教育基地”日前在市人民医院成立。今后,将通过丰富的基地活动,巩固大肠癌筛查第一周期工作成果,进一步服务百姓健康,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基地将面向全市乃至全国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健康教育工作,组建“大肠癌筛查健康教育专家团”和“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在医院组织相关健康讲座和义诊咨询。利用门诊、住院病区等等区域,张贴大肠癌早诊早治张贴画。每天播放以大肠癌预防治疗为主的健康教育片。定期组织专家,深入区县和社区,为百姓普及大肠癌早诊早治知识,开展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
据介绍,健康教育基地的成立预示着大肠癌筛查项目进入一个新的工作阶段。项目办将深入了解百姓需求,更好地策划好健康教育工作,让宣传工作能够落地有声,扎实推进,引导更多的百姓参与进来,把大肠癌筛查项目做成天津市肿瘤早诊早治的品牌项目和精品工程。大肠癌筛查健康教育基地在人民医院的成立,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使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到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将健康教育工作关口前移,让百姓能够获取更多更好的健康知识。
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伟华说,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3、4位。由于大肠癌的早期往往无特异症状,多在中晚期发现确诊,治疗效果差,耗费大量医疗资源,严重危害市民健康,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大肠癌防治工作迫在眉睫。早期筛查是遏制大肠癌高发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展了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工作,有效提高了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降低了人群的大肠癌发病率。肠镜检查是大肠癌诊断的重要手段,跟其他的影像学手段相比较,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肿瘤的情况,并进行病理活检来确定肿瘤的分期。肠镜检查是大肠癌诊断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对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病情的发展,尤其是对癌前病变的及时诊治,遏制了其向癌症的发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愈后。
今年起至2017年,本市将启动第二周期大肠癌筛查工作。今年针对60到74岁人群大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问卷中,增加了适龄人员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体育锻炼、饮食习惯、吸烟饮酒情况调查。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本人有除大肠癌之外的任何恶性肿瘤病史;本人有肠道息肉史;便潜血检查阳性的老人等,建议接受肠镜检查。同时,具有慢性便秘、慢性腹泻、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等因素两项及两项以上者,也被列为高危人群。市人民医院继续为高危人群免费施行一次肠镜检查。
大肠癌筛查项目是本市保护公众健康、惠及百姓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工程。各级医疗机构自2012年5月至2014年底,利用3年时间完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大肠癌筛查工作。全市40到74岁目标人群中,215万人参与了大肠癌筛查。通过项目的开展,本市已经建立起以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肠镜检查定点医院为依托的三级大肠癌防治体系。形成了政府支持、参与单位积极性高和群众满意的三赢局面,初步建立了专业医疗机构参与防控慢病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