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天津市卫生计生委推广该市河西区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验,选取河西、南开等区县的1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先期开设500张老年病床,探索“以医助养、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
走进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病房,六层楼的病房温暖、安静、整洁。病房设有单人间、双人间、三人间,房间配备了液晶电视、冰箱等,还用装饰画、鲜花、盆景进行点缀,让患者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马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病房年均收治患者450人次~480人次,入住这里的多数是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在三级医院接受手术后需要康复的老年人,年龄在70岁~90岁。
目前,该中心医养结合病房共有医护人员27人,每个病房均配备了有经验的护工,还设有膳食食堂。由于近一半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病房医护人员坚持巡回查房、巡回护理。她们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饮食、睡眠等情况,及时与家属联系,告知检查结果与治疗进展。患者家属宗女士说,自己的母亲成为失智失能植物人近10年,一直在该社区接受护理,连最早抢救老人的大医院专家都不相信,老人患这么严重的病居然还活着。宗女士说,每次医生查房时,尽管母亲不能做出任何反应,医生还是亲切地与母亲交流。
针对那些从三级医院出院后需继续接受康复的患者,中心安排了综合医疗服务团队提供医疗服务,由专业护工负责照料。中心聘请三级医院主任医师定期查房,还根据病情随时预约相关专科主任医师会诊,解决疑难问题。去年一年,住院老人中有三人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全部及时发现,成功救治。老人病情平稳后,医生建议将老人转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可家属们说,哪儿也没有这里的大夫负责任、护理得好,坚持留在社区治疗。
医养结合病房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药品短缺。社区只有537种基本药品,不能满足住院患者的需求。还有部分患者是经三级医院抢救,病情危重,伴有多种合并症,转入中心后在用药上受到了一定制约。记者从天津市卫生计生委了解到,试点启动后,该市将对试点机构实行标准化建设,增加必要的诊疗设备,提升医护人员的资质和业务能力。联合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老年患者的补贴、医保额度等进行相应调整。在试点基础上,还将引入社会资本,开办医养结合专业机构,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综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