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争分夺秒抢救同胞——中国(天津)援刚果(布)医疗队海上救援记

发布日期: 2019-03-21 00:00
来源: 委援外办

2019年3月12日的11:35分,一条载有6名医疗队员的小型救援船从刚果(布)黑角港出发,在大西洋东海岸快速驶向停靠在锚地的一艘远洋货轮。大西洋的海上风景无比美丽,但队员们都无心赏阅,他们面色凝重心中祈祷:“船儿船儿你再快些,哪怕早一分钟都有重大意义,加诚啊,一定坚持,我们来了。”
时间追溯到前一天的下午15:11分,援刚果(布)第25批医疗队黑角分队队长康瑞光接到大使馆紧急电话:“一名中国籍年仅24岁的海员加诚在远洋航行时疑似罹患疟疾或登革热,高烧7天,情况危急,船只改道拟定次日中午抵达刚果(布)黑角港,并请医疗队提供救助转送至定点医院。”康瑞光同志当即表态:“不辱使命,保证出色完成任务。”
康队长即刻与华洋海事中心、船东互保协会等企业联系进一步了解中国海员疾病情况,并确认远洋货轮具体到港时间。下午四点,他召开全体医疗队紧急会议,成立了救治小组。调动了全体队员,务求大家团结协作、完成这次医疗任务。会议一结束,翻译姚晓梅就立即联络了医院外事专员落实救护车安排问题,对方一再保证他会写好救护车申请书、联系司机并准时出发。每位医疗队员都在各尽其职,为转天的救援工作做准备。
这时又传来消息——加诚体温再次升到40℃并出现昏迷,康瑞光队长一边通过电话指导船员如何进行物理降温(船上只有退热药品,而此时退烧药对患者已无明显效果),并多方联系试图采取其它方式实行海上紧急救援。但是美好的愿望被有限的条件所制约,队员们在焦虑及祈祷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12日上午9点康队长带领李轶伦、白雪、姚晓梅三位队员预先到达定点医院初步落实接收情况,为患者提前打通好救治绿色通道。其中,让队员们最担忧的问题当属救护车能否按时出发。在非洲工作的7个多月里,他们深刻体验到了非洲人淡薄随性的时间观念,准时准点永远不在他们计划安排之内。一切准备就绪,但是救护车的手续仍未办理完善。而此时距离医疗小组出发时间仅剩40分钟,手续与生命孰轻孰重?答案不言而喻。康瑞光同志当机立断,拿着申请书在翻译的陪同下,箭步冲到院长办公室,情与威并施,终于,在院长的支持下,由外科医生康瑞光、内科医生白雪、放射科医生李轶伦、麻醉科医生芮鹏、护士王永媛这五位共产党员和翻译姚晓梅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在10时30分,按照计划准时出发了!
11时15分到达港口,经过层层检查,医疗队员会同港口的边检、海关、警察人员,穿上笨重的救生衣登上救援船只驶向5海里外的远洋运输船。风大浪急,烈日当空,船舱闷热难耐,队员们都相继出现了晕船反应,但是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自己——不辱使命。经历了45分钟的海上行驶,姚晓梅兴奋的大声喊道“看,快到了,前面那艘货轮就是”。大家一听立刻精神抖擞,冲着货轮上的人们不停的挥动手中印有中国国旗和中国救援的帽子。运输船上的船员们兴奋的喊道:“医疗队来啦!”他们的船只慢慢向远洋货轮靠拢,货轮侧梯高出救援船甲板两三米,两艘船不停的调试对接,由于海面风高浪急,货船上的船员们抬着简易担架在船体的晃动下几次险些伤到患者,医疗队的队员高举双臂紧紧的护着患者垂下来的双腿,终于在双方的合作下将患者安置在救援船上。
救援船只空间有限,只能将患者安置在过道上进行诊疗。笨重的救生衣明显妨碍了救援工作的进行,内科医生白雪和护士王永媛不顾海上风高浪急可能出现的险情,毫不犹豫脱掉了救生衣,跪在地上为患者诊治。护士王永媛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静脉补液。内科医生白雪同志迅速为患者查体:病人精神弱,意识尚清,能对答,诉全身肌肉骨骼疼痛及腹部疼痛明显。查体:T 40.5℃,BP 95/55mmhg,P 96次/分,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皮疹,巩膜轻度黄染,心肺查体无阳性体征,腹软,全腹压痛阳性,肝区压痛及反跳痛明显。医护配合,快速给予静脉药物退热。此时船体晃动明显,加之患者入量不足,血管膨胀不明显,王永媛仍以娴熟的专业技能忍着强烈的晕船反应给予患者静脉取血行快速疟原虫检测,结果强阳性,即刻给予静脉推注青蒿琥酯。其他队员亦没有丝毫懈怠,队长康瑞光及麻醉医师芮鹏随时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喂水并给予心里疏导。没有输液架,李轶伦同志主动举着输液瓶足足坚持了40分钟。
期间患者出现意识淡漠,内科医生考虑为高热所致,持续给予水浴物理降温,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经队员们的互相配合,在有限的资源下患者得到了第一时间救治,病情转稳,大家稍微松口气。护士王永媛终于克制不住巨大的晕船反应哇哇吐了出来,并安慰前来关心的队友不用管自己,快去守护病人。
12时45分救援船终于到达港口,全体医疗队员齐心协力将患者托举到2米高的码头上,顺利与等待多时的救护车会师。救护车一路鸣笛奔向定点医院急诊室。内科医师白雪及翻译姚晓梅向主管医生详细介绍了患者发病情况及转运途中治疗过程,并反复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加诚眼含热泪的看着医疗队员们说:“谢谢哥哥姐姐们,有你们真好!”看到病人意识恢复清明,状态有所好转,队员们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白大衣前的五星红旗愈发娇艳。
救治当地患者,是每一位援外医疗队员不畏艰苦、大爱无疆的初心;救助中国同胞,更是队员们义不容辞、救死扶伤的责任与情怀。援外医疗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初心不改,以信念作帆,像一艘巨轮在海上坚定的航行着,向世界散播善意,展示着我们的大国担当。

分享到:

上一篇: 2019年天津市健康教育专业工作会暨2019年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下一篇: 市卫生健康委对远郊五区和滨海新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工作进行调研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