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医药专家学者就贯彻落实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务院16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展开深入研讨。专家一致认为,中药现代化方向不能偏。
专家认为,植物药和传统中药基于不同的医学体系,应分开管理。在西方国家,植物药管理法规对有无人文历史的植物药也是分开管理的。可是,按我国相关规定,有人文历史的中药也要按没有人文历史的植物药标准要求有同等数量的临床试验报告。专家指出,只有将植物药与中药彻底分开,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评价标准,真正按中医药理论进行研发,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优势和特色。
专家认为,中药现代化要从基础做起,主要包括药材、临床、科研三个方面:一是药材质量必须稳定,而同类药材成分含量相差很大,如果药材均一性问题不能解决,后面的研究工作将无法进行,实施GAP是解决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药材质量稳定的有效途径,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解决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应提倡提取物投料,同时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建立中药质量标准体系;二是如果没有中医理论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中药现代化,中药与中医分开管理后,如果按传统药注册要求,就急需解决临床中药功效如何量化问题,目前中医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迫切需要建立能够体现中医药内涵的模型;三是应对500种常用中药进行深入研究,国家应设立常用中药的基础研究项目,利用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与中医药理论整体观念相近的现代理论,来阐明中药的配伍理论,并加强对中药物质基础和安全性的研究。
专家指出,中药研究要强调“学术上过硬”。搞中药现代化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些实事,进一步阐明中药的科学内涵,才能有力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