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png
title_4.png

媒体报道

天津卫生领域专家解读春季健康妙招
来源: 央广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 2025-04-11 09:48

天津4月9日消息(记者褚夫晴 实习记者李骏宇)春季,作为万物复苏的季节,气温多变,各类疾病易发。4月9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季节与健康”(春季)新闻发布会,卫生领域内相关专家分别从春季养生、春季传染病防控、预防皮肤过敏、儿童生长发育以及体重管理等方面进行解读。

春季传染病防控:整体平稳 仍需警惕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主任医师吴伟慎表示,2025年春季呼吸道传染病整体平稳,流感处于低水平流行,新冠病毒活动略有上升但强度远低于往年。需重点防范水痘、猩红热等易在集体单位暴发的疾病。防控核心在于保护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及学生等高危人群。

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和流行趋势与往年同期持平。目前,诺如病毒感染疫情处于高发期,根据往年监测数据,一般进入4月后疫情将有所下降,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将呈逐渐上升趋势。

春季来临,“五一”小长假将至,市民出行增加,吴伟慎建议市民,提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避开高发区域,做好个人防护;乘坐交通工具或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时佩戴口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选择正规餐厅就餐,拒绝生冷食物,确保食物熟透;旅途中关注身体状况,若出现发热、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报告旅行史,以便精准诊疗。

春季中医养生:春养肝脾 防风御寒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卫生主任技师李艳玲表示,中医认为“春应肝”,是一年中肝气最旺的时候,也是最该养肝的时候。应少“酸”多“甜”,可以选择适量的枸杞子、葡萄干、龙眼、大枣、糯米、山药来调养。

春季多风、温差大,除了“适当春捂”可以避风邪、养肺气外,还可以煮“姜枣汤”散寒发汗,或通过烤姜片按摩风池穴缓解头痛等方式驱风散寒。

针对不同人群调理方法也不相同,对于老年人、食欲差者可以补充营养素;健康人群可以服用健脾养胃粥增加免疫力。

预防皮肤过敏:避源 护肤 调免疫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珺莹表示,春季万物复苏、气温回升,但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常见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多由植物花粉、尘螨、霉菌及昆虫叮咬引发。

敏感人群需注意防范,植物花粉可通过佩戴口罩、护目镜及回家后清洁面部等方式减少接触;尘螨可通过高温清洗床品、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控制;霉菌易存于潮湿区域,需定期清理浴室、厨房及空调滤网,绿植土壤覆盖砂石抑制繁殖;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物、喷洒驱虫剂可预防蚊虫叮咬。

反复过敏患者需调节免疫平衡和日常皮肤护理,科学护肤应避免过度搔抓或高温烫洗,选择温和洗浴产品,浴后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乳修复屏障,穿着全棉衣物减少摩擦;饮食上适当增加一些深海鱼、亚麻籽油,适量补充维生素D3和益生菌,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减少高糖及反式脂肪酸;坚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出汗刺激皮肤;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

儿童生长发育:科学运动 均衡营养

天津市儿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政主任苗阳表示,春季阳光充足,适宜通过户外运动促进儿童骨骼生长,跳绳、篮球等跳跃类活动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增强身体协调性。学龄前儿童每日需180分钟活动,且户外活动至少120分钟,中小学生应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规律性运动对骨骼持续生长至关重要,周末突击补足易引发疲劳损伤,且无法稳定刺激生长激素。

提升儿童免疫力需结合饮食、睡眠与户外活动:婴幼儿应母乳喂养或补充配方奶,逐步添加富含铁辅食;学龄前儿童需饮食多样化、规律就餐,避免含糖饮料;学龄期应增加蔬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摄入。充足睡眠是关键,学龄前儿童需10至13小时,小学生9至12小时,中学生8至10小时。鼓励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避开雾霾天气。同时注意室内通风、勤洗手,减少过敏原接触,防范呼吸道疾病传播。

体重管理:科学减重 健康为本

春季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好时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主任张卿表示,青少年可选择慢跑、球类等增强心肺与协调性,但需热身并佩戴护具;成年人推荐骑行、登山或游泳等中等强度活动,注意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控制强度;老年人宜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风险运动,避免过度疲劳或摔倒。所有人群应循序渐进,运动前充分热身,出现头晕、胸闷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就医,同时配合均衡饮食与充足睡眠,以实现健康减重。

科学减重,一定要从病因入手,遵循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营养、运动、行为、心理指导作为全程基础管理。减重计划的实施应强调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主要包括减少饮食能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及其他有益于减重的行为改变等。减肥没有捷径,健康才是关键。不要盲目追求快速瘦身,切莫轻信网传的“减肥神药”,以免损害健康。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