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png
title_4.png

媒体报道

本市医院和气象部门“跨界”合作交叉创新 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守护百姓健康
来源: 金晚报
发布时间: 2024-09-18 14:44

“天津市气象台、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于2024年6月9日7时30分联合发布脑卒中气象风险橙色预警:预计我市将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诱发脑卒中的气象风险高,请广大市民注意防范……”近年来,每当津城“遭遇”高温、寒潮,市民总会在手机、电视、报纸、广播等渠道收到一条贴心信息。

您能想象这样一次看似寻常的“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会产生何等效果吗?2017年到2019年,津城经历十次寒潮,脑卒中住院人数增加8.9%。自2021年11月5日预警首发以来,至今18次预警总受众达7200万余人次,脑卒中入院人数在寒潮天气平均降低5.2%至11.9%,高温天气平均降低3.8%至20.3%,更不用说估算节省社会经济负担达2.43亿元。而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牵头开展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项目,因其在国际首次建立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体系、首次提出气象环境因素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不容忽视危险因素的新理念,并建立相关的防治体系,荣获2023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国内30余家知名三甲医院推广应用、11万老年人因此受益。

别看如今普通民众特别是老年人,逢高温和寒潮天气越发注意预防脑卒中风险,可就在几年前,大家还没把天气和这个我国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联系到一起。项目第一完成人、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李新是国内颇有盛名的神经内科专家,谈及项目开展初衷,从医近四十年的她感慨良多:“脑卒中是大家俗称的‘中风’,我国居民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居全球首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意味着一人发病、全家失衡。全国早前已对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防治非常重视,但发病率仍居高不下。我们认为脑卒中可防可控,预防甚至比治疗更重要,为此2007年团队启动了研究。”

“参加全国医疗领域会议时发现,不同省市的神经内科床位数差异很大,比如医大二院60张床位,但和东北地区的专家们交流,每家医院400张床位还不够用,到南方仅设30张床位。我找到我们院原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年病、心内科专家王林一起研究,结合高血压呈北高南低的发病率特点,初步判断气候条件或是脑卒中发病隐藏诱因之一。”仅有判断不够,还得拿事实说话,李新、王林带团队深入全市社区,开展高血压处方调查,从收集70多万份高血压处方中摸索发病规律,随之发现高血压处方量的多少是和季节变化相关的。“每年3月和11月两个季节交替节点,高血压处方量和临床急诊人数明显增加,于是开始和市气象局‘跨界’研究。”

在漫长研究中,李新团队的足迹遍布全市、全国,还前往非洲加蓬展开相关研究,积累大量详实资料,直接、间接验证了气象因素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如何把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造福百姓?2021年2月,市科技局批准市气象局、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牵头,联合多家校企共同组建本市首个交叉创新中心——“天津市健康气象交叉创新中心”。同年10月,《天津市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方案》出炉,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中风”危险评分卡及国家气象预警标准,经多名专家论证制定了国际上首个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并提出相关的健康防护建议。11月5日,全国首个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一经发出,立刻取得积极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共发布脑卒中气象风险预警18次,其中寒潮预警13次,夏季高温预警5次,“最让我们高兴的是,如今天津市民特别是老年人在高温和寒潮天气收到预警和健康建议后会认真研究、严格执行,让曾经上升的住院人数逐渐下降。”

据介绍,李新团队眼下又开始加强国际合作,共建全球老年健康共同体。她说:“我们获批财政部国际合作项目即亚行技援项目,与国际专家合作,把研究成果和经验推广到京津冀地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让更多百姓受益,提升健康水平。”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