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
孩子对人爱答不理
或是听力受损
生活中,如果在喊孩子的时候叫他好几声都不回应,即便是回应了,也可能是歪着头、侧耳问:“你说啥呀?我没有听清,能不能大声点?”或者孩子平时很听话,最近却变得“不听话了”,耳朵不疼、不痒、不流脓,年龄大的孩子可能会描述耳朵里有声音、耳朵闷,像塞了棉花或者进了水一样。出现以上情况,各位家长要警惕,孩子很有可能得了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病程长达12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由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恰当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
分泌性中耳炎常“盯上”儿童,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儿童的咽鼓管短而宽,近于水平位,导致鼻咽部的感染易经此管扩散至中耳。另外,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咽口、免疫反应和气压伤也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
警惕4种常见症状
远离听力“杀手”
听力下降、耳痛、耳胀、耳鸣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
1
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起病之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之后听力逐渐下降,常伴有自听增强。如仅有部分鼓室积液,低头或躺下时听力有改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隐匿,听力逐渐下降而患者说不出发病时间。小儿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婴幼儿可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则常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看电视时音量过大等。如果单耳患病,则听力下降不易被发现。
2
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时往往伴有耳痛,这也常是儿童患者发病早期的唯一主诉。慢性患者多无耳痛或有轻微耳内隐痛。
3
耳胀
耳内胀闷感、堵塞感是成人患者的常见症状,用手按压耳门可暂时缓解。
4
耳鸣
耳鸣多为低音调、间歇性。头部运动时,中耳积液流动,可感觉耳内有水流声。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发病急缓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可痊愈。对于经过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发展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如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室置管、鼓室探查等。此外,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应围绕预防感冒、及时治疗过敏性疾病、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鼓膜置管期间避免耳道进水等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