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来无影、去无踪,如气体一样,民间俗称为“疝气”或“小肠气”。它的医学定义是:正常组织或脏器通过潜在的腔隙或薄弱区域,由原来的部位移位到其他部位。老年人是疝气高发人群,如果腹股沟、腹壁、肚脐、阴囊等位置出现不该有的包块,且平卧后消失,很可能是疝气,需要及早治疗。
老年患者多发腹股沟斜疝
通俗来讲,如果将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想象为一个足球,外皮有一处破损,内胆从破口处鼓起一个包,这个鼓包就是“疝气”。
疝气的种类有很多,以腹股沟疝发病率最高。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环,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5%。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阴囊,仅占腹股沟疝的5%。
腹股沟疝常见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老年患者中腹股沟直疝发生率有所上升,但仍以腹股沟斜疝为多见。
引起腹股沟疝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腹部强度降低,以及腹内压力增高所致。老年人肌肉萎缩,腹壁薄弱,而腹股沟区更加薄弱,再加上血管、精索或者子宫圆韧带穿过,给疝的形成提供了通道。此外,老年人多有咳喘、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排尿困难等症状,致使腹压升高,为疝的形成提供了动力。绝大多数的腹股沟疝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医生的查体确诊,如果疝气比较小,表现不典型,通过B超检查也基本可以确诊。
疝气可通过手术治愈
许多人认为,疝气不痛不痒不需要治疗,这是错误的。疝气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由于腹股沟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或前列腺疾病。疝囊内的肠管或网膜易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致使疝气回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肠梗阻、肠坏死、腹部剧痛等危险情况。
疝气并不能自愈,随着时间推移症状会越来越重。因此,老年人莫以“疝”小而不为,一旦发现腹股沟疝应尽早就诊,手术是治愈疝气的唯一手段。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也要有意识地预防疝气。坚持适量适宜的锻炼,增强体质,但是切莫做剧烈的蹦跳或需要屏气发力的动作。避免用力咳嗽,或者搬运过重的东西。注意饮食,多吃粗粮及新鲜蔬果,以防长期便秘。解大便不要过分用力,老年人腹壁薄弱,若再患有便秘,排便用力,加大腹压,很容易形成疝气。有前列腺增生的男性,在小便不畅时,也要注意勿过分用力,避免腹压过大。手术后半年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