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将迎来秋分节气,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也就是说,到了秋分节气,昼夜时间开始变均等,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也将由热转凉并逐渐过度到寒冷的冬季。
滋阴防秋燥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脾胃不和的人群到此季节特别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脘胀满、腹泻的现象,所以要特别注意。防秋凉、润秋燥,一杯蜂蜜水、一盅百合羹、一碗靓汤再配上些许瓜果,便是极好的方式。
百合
“月映九微火,风吹百合香。”百合,原产于中国,因其鳞茎呈球形,由许多鳞片聚合而成,因而得名“百合”。百合的鳞茎含有丰富淀粉,既可鲜食也可干用。无论是小炒还是炖汤,都十分清甜可口。
百合最为大众的吃法应该就是银耳莲子百合羹了吧。银耳、莲子、百合与冰糖在炖盅内同煮,渐渐地变得软糯。秋天的早晨有些干燥,喝上一碗暖暖的百合羹润润喉,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若是觉得炖汤太费时,也可以做百合梨汁。将百合和梨肉一起煮上半小时,这道秋日糖水就做好了。选用汁水丰盈一些的梨,不用放糖也有清甜滋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红枣或枸杞。
百合入馔,与西芹腰果同炒也是很好的搭配。爽口的西芹、柔嫩的百合再加上香脆的腰果,口感多样,层次丰富。碧绿、雪白和金黄的颜色搭配,格外清爽怡人。
蜂蜜
蜂蜜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最好的食品之一:《神农本草经》把蜂蜜列为有益于人的上品;古希腊人则认为蜂蜜是“天赐的礼物”。秋分之后,食用些蜂蜜,不失为润肺降燥的好方法。
不过,时下市场上售卖的蜂蜜种类繁多,良莠不齐,那么如何挑选一罐好蜜呢?
首先,看光泽,真蜂蜜是浓厚黏稠、光亮润泽的,假蜂蜜则浑浊不清。不同的蜂蜜颜色也不同,槐花蜜为浅琥珀色,荆花蜜的颜色比槐花蜜深,百花蜜的颜色不固定,不过大多为黄红色,而枣花蜜的颜色也偏深。
其次,尝味道,真蜂蜜甜且润,花的香甜味在口中久久回荡;假蜂蜜却吃不出花香味,用糖熬成的假蜂蜜倒是能尝出糖的味道。真蜂蜜如果有结晶,入口后结晶也会很快融化;假蜂蜜则相反,结晶不容易融化。
热汤
秋分过后,天气转凉,雨量减少,气候也较为干燥,人体会因此表现为津伤肺燥。喝上几碗热汤,让秋天过得滋润不燥。
想要煲一碗好汤,除了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之外,炊具、火候、炖煮时间都有讲究。
首先,在原料的选择是上,肉类选鲜味足的,蔬菜宜选煮后没异味的。选料是煲好汤的关键。新鲜的鸡肉、鸭肉、排骨、猪蹄、鱼类等都是上选。蔬菜中冬瓜、莲藕、白萝卜、香菇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炊具,最好选瓦罐,有实验证明,使用瓦罐熬制的鸡汤,在色泽、滋味、香气、肉质等四个方面均优于高压锅和电磁炉熬制的鸡汤。因为瓦罐能均衡而持久地把外界热能传递给里面的原料,从而使熬出的汤滋味更鲜醇,原料更酥烂。
加水量,是食材重量的3倍水既是溶剂,也是介质。水温的变化、用量的多少,对汤的风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煲汤时加水量一定要充足,既不直接用沸水煨汤,也不中途加冷水,使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缓慢溢出,达到汤色清澈的效果。大火烧沸,小火慢煨,旺火,让食品内的鲜香物质尽可能溶解出来;文火,使营养物质溶出得更多,且汤色清澈,味道浓醇。
养生三果
秋季众多时令果实成熟。不同果实果肉中含有不同程度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及维生素,因此适当食用时令蔬果,对预防保健有诸多裨益。那么,哪些才是秋分节气的养生食材呢?来自天津中医一附院的专家刘云鹤就为大家推荐了“养生三果”:
秋梨
梨素有百果之宗的佳誉,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最常用做煮糖水,冰糖炖梨,有生津止渴、润肺的功效。梨还可以和蜂蜜搭配,常见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经熬制而成的,对一些肺热久咳的患者有一定疗效。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吃梨,因梨性寒,脾胃虚寒、口吐清涎、大便溏泄者应慎食。
秋栗子
大家都是冬天吃糖炒栗子,其实栗子成熟在秋季,栗子性温,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古人用栗子治病、滋补的方法很多。栗子可蒸,可煮。我们日常生活中简单易操作的吃法:板栗炖鸡、板栗炖排骨,还可以直接蒸制或放在粥羹中煮制。栗子味道虽美,但板栗坚实,生食难于消化,熟食易滞气积食,单次不宜多食,栗子有安肠止泻作用,便秘者食用需注意,过多食用会加重便秘症状。
石榴
石榴性温、味甘酸涩,具有生津止渴,收敛固涩的功效。果实以鲜吃为主,食用方法多为生吃、榨汁、或制作水果沙拉。体虚阴虚燥热者慎食,如泻痢初起、有湿热者也应慎重食用鲜果。另外石榴味道偏酸,过多食用会出现“倒牙”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