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资料显示,便秘在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7%。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其中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青壮年。由于便秘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症状,而且症状轻重不一,因此多数人会选择随便买点药进行自我药疗,很少有人会去医院看病。实际上,便秘也是一些大病的信号,建议便秘患者首先要排除一些疾病,然后再进行自我调节。
同样是便秘,中医认为,针对不同的病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是单纯的“一泻了之”。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秘”“大便秘涩”“大便结燥”“阴结”“阳结”“后不利”等。中医典籍《内经》中就有“大便不利”“后不利”、“不便”等症状描述。此后的历代方书中也多用“大便不通”之名称。
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目前中医界普遍认为便秘可以分为实秘与虚秘二大类,实秘分为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寒积滞三型;虚秘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型。其中,由肠胃积热导致的便秘是极为常见的类型。这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饮酒过度,嗜食辛辣,膏粱厚味……高热量的饮食结构不能完全被人体吸收、代谢,从而导致肠胃积热,耗伤肠液,大肠失濡,产生便秘、尿黄、腹胀痛、口干口臭等症。针对这种类型的便秘就需要润肠,才能通便。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便秘,有些生活方式的干预是一样的。比如,要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增加饮水量,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最好在晨起时排便、产生便意要及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多运动,少坐也有助于便秘的治疗。重度便秘患者常伴有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因素或障碍的表现,对于这类患者,还要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给予抗抑郁、抗焦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