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教育>健康知识

“夏日病”来袭提防情绪中暑

发布日期: 2015-07-23 14:12
来源: 北方网

小暑刚过,炎热天气让人们倍感煎熬。一些体质虚弱的人群感到疲劳无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有些人甚至出现了头晕、流涕、胸闷、恶心等症状。各大医院门诊排起的长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夏日病”患者。记者就此采访了解放军第187医院急诊科主任李荣萍。

  过度贪“凉”导致肠胃不适

  持续高温下,空调病、热伤风高发,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专家表示,长期处于空调房的人群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中暑“高危人群”。他们缺乏热适应,一旦在室外的烈日下呆较长时间,发生中暑的几率就比较大。这部分人群频繁来往于室内室外,还要防范由冷热不均产生的感冒。

  李荣萍介绍,有一些人还因吃冷饮过量等原因而出现腹痛、腹泻。为此,李荣萍提醒,在夏季高温天气下使用空调要适度,要注意控制室内外温差,不要将空调温度设置过低,以防过度贪凉引起身体不适。尤其要注意睡觉时,空调的冷风不要直接吹到身上。同时,夏季食用冷饮要适度,防止食用过量而对肠胃造成伤害。

  老人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每年夏季,老年人由于各组织器官的老化,生理功能下降,致使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御能力差,不少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会因暑热引发多种症状。

  “高温天气下,人体皮下血液循环的血流量随之增加,比正常时高出3—4倍。在这种超常的血液循环下,老人的血压很容易升高,增加了发生脑中风的危险。当水分补充不足时,老人还容易因血容量不足和血黏度骤增诱发缺血性中风和心肌梗死。年老体弱或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患的老年人,夏季是发病的危险期。”李荣萍表示。

  医生提醒,高温天气下,老年人应注意避暑,日常锻炼要得当,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及盐分,防止烈日暴晒。日常生活中,正午时段尽量不要外出,饮食应注意以清淡为主,多吃果蔬。

  保持充足睡眠防“情绪中暑”

  夏天持续的高温天气,容易使人变得心烦气躁、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等,引发“情绪中暑”。

  “情绪中暑”的具体表现是健忘粗心、精神恍惚,情绪波动,烦躁不安、肝火旺盛。很多人会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发雷霆,引发不必要的事端。医生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调整情绪:

  1莫受外界影响,保持愉悦心境。

  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特别是调整呼吸、舒缓情绪的瑜伽;晚上气温下降后,走出家门,约上三五好友看看电影、唱唱K,多和朋友聊天,排解紧张、压抑、烦躁等负面情绪,维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2保持空气流动,保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日常生活中,每天至少保持6小时的睡眠,能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效缓解情绪中暑。需要注意的是,睡觉时不要正对着空调或电风扇吹,也不要整晚开着空调或风扇睡觉,以免患上空调病或热伤风。睡醒后,要及时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3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

  户外工作者要做好防晒措施,携带防暑药物,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暴晒。脑力劳动者结束一天工作后,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夏日户外运动中,游泳不仅能给体表降温,还能增强肌体协调力,提高免疫力,达到减肥和调节情绪的功效。

分享到:

上一篇: 感冒时千万不能吃鸡蛋?食用鸡蛋也有的禁忌
下一篇: 十大健康坚果排行你吃了吗?
IE版本小于9,为了不影响您的浏览效果,请升级IE版本!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