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称为药物性肝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药物性肝损伤都有哪些表现?
药物性肝损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多数患者可能为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异常,而无明显的症状。少数患者可能有些非特异性的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劳等);或者有些患者会出现特异性肝损伤症状:(黄疸、皮肤瘙痒、肝性脑病等)。
容易造成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有哪些?
全国目前有超过1100种具有肝脏损伤的市售药物,常见药物包括:非甾体类(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抗感染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异烟肼等)。调节血脂药(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等)。抗肿瘤药(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紫杉醇、阿糖胞苷等)。中草药(乌头、何首乌、土三七等)。膳食补充剂等。
如何治疗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原则是保护肝脏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药物性肝损伤缺乏特异性,早发现、及时停用可疑药物是关键,如能及时处理,则预后良好。所以,尽量做到如下:
1、及时停用并尽早清除体内相关药物(例如:癌症患者所用的化疗药物,要注意监测肝功能;可以采取适当方法尽早清除,比如洗胃、催吐、导泻、利尿等方法)。
2、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避免过劳、营养支持、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或新鲜冰冻血浆。
3、合理选择药物治疗,避免过度联用和预防性使用。(常用的保肝药:双环醇、甘草酸类制剂、水飞蓟类制剂、熊去氧胆酸等)
4、体外人工肝支持治疗。
5、肝移植治疗,(肝移植治疗是药物性肝损伤所致晚期肝衰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且效果理想,中毒和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肝衰竭进行肝移植,术后生存率为60%-90%)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我国药物性肝损伤防治形势较为严峻,原因主要是:1、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合并多种慢病服用多种慢病治疗药物的人群巨大。2、不规范用药、不合理用药较为普遍。3、非肝病专业的医务人员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管理尚不熟悉。4、制药企业对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尚不完善。5、公众普遍缺乏对药物安全性尤其是药物性肝损伤的认知。
因此,药物性肝损伤的有效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合作:
药品监管机构对监测到的潜在肝毒性药物的科学合理处置(如暂停生产销售或直接撤市、修订药品说明书、限制使用等)。
制药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建立药物安全性警戒部门、制定适宜的监测和风险管理策略、主动开展研究、说明书修订、风险信息沟通等)。
医务人员在实践中的药物性肝损伤风险管理措施(如治疗中定期监测,及时识别疑似药物性肝损伤,明确诊断,做出停药、减少剂量等治疗决策)
针对公众提高药物安全性风险意识和合理用药的科学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