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在人群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出现肢体瘫痪、吞咽困难、言语不清等功能障碍。患者和家属很容易陷入迷茫、混乱、焦虑的状态中,有的对治疗急于求成、有的颓废萎靡……
市人民医院康复科赵卓越,是一位资深康复治疗师,多年致力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康复,尽可能帮助患者恢复到最好的身体功能状态。细心的赵医生,还总结了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常掉入的七个“坑”。
错误:靠长时间输液,“通”开脑梗死!
专业解读:脑梗死也称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脑细胞缺血缺氧性坏死。
脑细胞缺血坏死后是不可再生的,但在梗死中心部位的周围,存在着缺血但没有坏死的脑组织,即缺血半暗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张美云主任医师介绍,一般在发病4.5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无溶栓禁忌症,可以首选静脉溶栓治疗。如果考虑大血管病变,还可以来到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介入动脉取栓的方法。另外,急性脑卒中需要抗血小板、降脂、控制血压、血糖全程规范化管理。
超过黄金时间窗的输液主要是为了改善脑循环,减轻脑水肿,防治并发症。并不是像老百姓想象的长时间输液就能把栓子溶开。输液治疗一周之后,病情就基本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了。
赵医生提示:规范的输液治疗的同时,康复科医生要“大显身手”了。
错误:罹患脑卒中后,活动的越多越快,好的越快!
专业解读:赵医生说,查房和做康复治疗的时候,常常听到家属埋怨病人:你就是太懒了,必须得“刻苦锻炼”,隔壁邻居老王就是自己拼命练好的等等。事实并非如此,勤奋固然是好事。但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损伤了中枢神经,患者出现上肢屈肌占优势,下肢伸肌占优势的异常运动模式。
在没有专业医生指导下“苦练”,不仅对康复无益,反而会强化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阻碍正常运动模式。这也是那么多胳膊 “挎篮”,走路“划圈”“补零”患者的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错误:把患者照顾得“无微不至” !
在医院常常看到,一些患者不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床上挪动一下都需要人搬人抬,从床上坐起来需要搬,上轮椅需要抱。有些家属和患者认为,得病了应该好好“养着”。
专业解读:赵医生说,爱要有度,无微不至的照顾往往不能帮到脑卒中患者,甚至会成为他们走向生活自理的“拦路虎”。家属也会因为过度劳累落下很多疾病,腰疼、肩膀疼的家属比比皆是。
其实这里很大一部分患者,通过短时间的康复指导,就能够独立完成吃饭、起身、挪动等日常生活动作。一些瘫痪重、认知差的患者,只要科学规范坚持康复,在反复训练后,很大一部分能够达到自理或者半自理。
错误:没有章法的被动活动和自我锻炼
专业解读:赵医生说,肢体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及主动活动问题,贯穿于脑卒中患者的整个恢复期。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和家属,希望通过“强制性”训练或者矫正,“帮助”患者恢复到病前的肢体状态,这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
关节活动时既不能超越其本身的正常活动范围,同时由于患者的肌力低下要格外注意活动角度和方向的把握。
过度的活动,不正确的活动不仅会引起疼痛,而且还会导致韧带断裂、关节腔内慢性炎症。许多偏瘫患者自己锻炼后,出现“肩膀疼”,“手肿手疼”,“大胯疼”等问题,才再来康复科的求治,而这些疼痛是完全可以通过早期的正确指导,规范康复训练,是可以避免的。
错误:多多练习走,就能越走越利索!
专业解读:“大夫,我们多尔(天津话:什么时候的意思)能下地走道?”赵医生说,接触脑卒中的患者和家属,绝大部分的心态是一开始担心焦虑,病情稳定后,又会期待尽快恢复行走等功能。
很多心急的患者,都要求家属搀扶自己在医院的走廊里,扶着扶手练习站立,缓慢步行。认为康复过程是家属搀扶着行走——自己扶着扶手行走——独立步行。这种康复观念是个大“坑”!掉进去,影响后半生。特别是有些患者,在还不具备独立坐、站能力的时候,就想练走,不仅容易摔倒受伤,还极有可能导致躯体、关节不可逆损伤。我们可以类比,您见过家长搀扶五六个月大婴儿站起来走路吗?
强行的步行训练不仅不会帮助患者,反而会出现膝关节过伸(迈步时膝盖咯噔响不受控制)、“划圈”步态、健腿的过度负重导致健腿关节或肌肉疼痛。而这些通过正确的康复指导和训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错误:多说几遍,患者就能把话听懂?
专业解读:有一些脑卒中患者,患病后言语功能受损,出现听理解障碍。赵医生说,临床经常听患者家属说,患者睁着无辜的大眼睛望着你,你怎么跟他说他都听不懂,让他做什么他都做不对。所以许多家属会更加焦急地,不停重复地给患者发出指令,期望患者能听懂。
事实上,这类听理解障碍患者,此时听我们说话可能就和听外语差不多,有时你说得越急,他越听不懂。赵医生建议患者可以放慢语速和患者交流,或者边说边加入一些手势和肢体语言,帮助患者慢慢理解。请康复科的言语治疗师参与治疗,对患者进行系统正规的言语训练,也会有明显的效果。
错误:等过几个月,病情稳定了再做康复!
这是一个终极误区!赵医生说,有这种想法的患者和家属,极有可能成为文中所有影响患者康复错误观念的“收割者”。
专业解读::患者发病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应尽早接受康复治疗。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按照医生们制订的个体化,循序渐进的方案,接受康复治疗。
康复小贴士:脑卒中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的6个月以内。
康复科的规范化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摆脱疾病后的阴霾,最大限度恢复机体功能,走向自由自信的人生。